YOU JIAO TIAN DI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欧惠中
(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530023)
幼儿园作为教育教学的初期阶段,是幼儿开始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控制心理疾病发生率。本文将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以及存在的问题切入,就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说明。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理教育,是根据生理与心理的客观发展规律,采用心理学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随着国家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凸显。
健康是一个综合性、宽泛化、复杂程度较高的概念。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的生理与心理在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状态。健康程度是客观评价人对社会环境适应程度
的关键指标。幼儿阶段,是生理机能发育与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才能保证幼儿身心的良好发育。同时,保护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是幼儿在其他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前提。
《心理学大辞典》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异常表现,掌握心理调节方法等。幼儿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阵地,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幼儿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调节负面情绪,预防心理障碍,矫治异常行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内涵也是极其深刻的。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幼儿,必须及早的进行心理干预,制定科学可行的心理咨询方案和心理干预辅导。
二、幼儿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在幼儿成长环境中,因为生理机能失调、适应能力不良、心理冲突过大等引起的心理方面的障碍,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会阻碍幼儿的健康发展,甚至是产生更加严重的问题。据现有资料数据分析,可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种:
一是多动症。这是由于生理机能失衡或身体因素产生的一类疾病;二是社会行为问题。包括打架、乱
发脾气、争吵、嫉妒、恶作剧、倚强凌弱、说谎、偷窃等,这与幼儿成长环境有直接关系;三是性格和情绪问题。如任性、自私、胆小内向、懒惰、自卑、敏感等;四是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语言障碍、睡眠掌握、神经紧张、强迫症等。五是不良习惯。如咬手指、挖鼻孔、眨眼、吸吮手指、耸肩等;六是学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溜号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会对幼儿良好习惯、品德及素质的形成带来较大阻碍,甚至因为负面情绪增多做出危险行为。
乐妻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在五大领域内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身心发展中较为重要的引导要素,在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五方面展开综合考量,积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渗透,以满足教育教学要求,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是健康领域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健康和卫生教育中来,培养幼儿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项挑战。二是语言领域方面。营造自由交流的环境氛围,鼓励幼儿勇于同他人交流,消除胆怯心理,更好的融入体生活中。同时,幼儿在与人交流中,也会意识到自己语言上的问题并不断调整,增强表达的清晰性。三是社会领域方面。树立幼儿自信心,培养幼儿敢于参加各种活动的信心和勇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四是社会领域方面。利用幼儿的探索欲望,开展合作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的精神。五是艺术领域方面,引导幼儿在生
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深化幼儿的审美意识。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行
幼儿园教学中,教师作为幼儿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品行树立的关键人物,应明确自身定位和作用,摆正自身位置,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角度出发,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德。幼儿的很多习惯都是依靠模仿身边人完成的,而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教师,所以教师需发挥自身带头作用,并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规范,进而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之一。健康不仅仅指的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开展心理教育的途径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专门的教学活动。本文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就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销售业务173秦灭六国的顺序
2021年9期
174另外,教师也可通过语言和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
氛围,密切与幼儿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幼儿改正不良思想和行为,告知幼儿危害之处,以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促进其多方面成长。
(三)营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是的课堂氛围较为压抑,幼儿在课堂上很难有大的动作,且会显得更加谨慎,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为此,幼儿园就有必要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氛围,减小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从而改善教学水平。同时,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也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强化幼儿对知识内容的接收效果。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以有趣的图书、玩具或游戏活动等开展教学活动,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幼儿好奇心,使其在玩乐中达到学习目标。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幼儿更容易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特点,进而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思想予以疏导和转变,减少幼儿负面情绪的堆积。
(四)情感融入
幼儿园教学中,教师素质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影响,只有真正从幼儿角度展开问题的思考和探讨,采取适合幼儿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让幼儿从心理接受教师,进而构建良师益友的关系,舒缓幼儿的紧张情绪,给予幼儿更好的指导和帮助,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
鉴于此,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注入更多的真情实感,打动幼儿。首先,具备责任心。教师要从幼儿角度思考问题,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及时解决幼儿存在的问题;其次,有爱心。教师应将幼儿看成自己的孩子,给予一定的关怀和帮助,让幼儿逐渐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增加幼儿与教师间的亲密值,让幼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快速到解决方式,减少负面情绪的堆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再次,有耐心。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思维体系十分不成熟,很多知识内容难以很好的理解,这时教师应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对幼儿展开逐步疏导,让幼儿深度了解问题,从内心开始接受教师的理论,进而构建强大的内心世界,真正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最后,要细心。这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情感态度,当幼儿出现一些不好的状态时,需及时地同幼儿展开沟通交流,了解幼儿的内心波动,适当舒缓幼儿的不安情绪,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
(五)品行培养恶魔图片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宝,父母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会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但这样溺爱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形成任性、目中无人等不良品行,为幼儿日后成长带来较大阻碍。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幼儿良好品行的培养,并采取合理的措施,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首先,德育渗透。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如讲故事、学童谣等,让幼儿对其中蕴含的德育知识予以了解和掌握,并融入到自身发展之中,学会明辨是非,区分对与错。再次,学会尊重和善待他人。善待和尊重他人是幼儿成长中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懂得善待他人和尊重他人的孩子,才会更加容易获得来自他人的温暖和接纳,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后,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意识可让幼儿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快速融入到陌生集体中,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进而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希望上文的论述可以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也希望幼儿教师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督促幼儿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抑制负面情绪的产生,使幼儿成为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人,为幼儿日后的成长道路指明方向。
作者简介:欧惠中(1988-),女,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幼儿园教学法、幼儿心理。
参考文献
[1]张越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79.
[2]陈晓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及策略——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122-125.
[3]张冠琦.幼儿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学周刊,2019(22):177.煤气站
[4]张媛.幼儿园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寻[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207.
[5]周丽萍.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方法与价值讨论[J].新课程(综合版),2019(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