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30篇(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课外阅读。
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和浪花?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
⑤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
⑥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本文语言生动,意义丰富深刻。请根据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3)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例,说明了“________”的观点。
(4)第⑤自然段作者结合现实生活,运用________的写法,表明了________的观点。
2.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飘雨的故乡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好多诗人都喜欢借雨来写离愁别绪,而我也深爱着雨。
故乡的雨是美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明时节,故乡的细雨,和杜牧诗中“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朦胧之美更是相同的。她就像一位娇柔美丽且又有点任性的小姑娘。她凭借着春风,一会儿飘洒如雾,一会儿轻飞似烟,一会儿又调皮地打落一地的花瓣。有时,她还会斜着打在你的窗帘上。不过,就算她再怎么调皮娇纵,她都是温柔的、细腻的、美的。有时,整个村子上方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烟雨中,远处看去,给人一种朦胧而又脱俗的美感。假如你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到这个村子来,看那烟雨笼罩的景物,看那满树杏花都静立在飘洒的烟雨中,和那冒着细雨在井边打水的少女,那种朦胧的美,一定会把你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去。
这个季节的雨一下就是三两天,黄昏时分,人们做饭的烟雾融合到雨的烟雾中,都在空中微微酝酿着。这时,有些人家已经亮灯了,一个祥和安静的夜晚又要开始了。和春天的雨相比较,故乡秋天的雨是比较执著凄美的。她就像一位沉默端庄且会多愁善感的女孩,又如一个调皮娇纵的小姑娘。你看,她不停地从空中往下垂落,无边无际地密密垂织着。雨打着阡花,花随着流水。但此时也并非李清照词中“花自飘零水自流”那般无情了,不过还是带着几分凄凉与伤感。
记忆中,故乡总是飘雨的天气。千丝万缕,斜斜密密,那飘洒的细雨总会勾起心中几分诗情画意。杨柳如丝,丝丝细雨。雨打梨花,人随雨意深闭门。此时你若是女孩子,准能引发出你心中许许多多的心事来。不管是早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杏花初开,那诗情画意的朦胧春雨,还是那离愁别绪,“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美秋雨。故乡飘起的细雨,都如一幅古古香的烟雨画卷,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
此时,身在异乡,外面正下着大雨。独坐窗前时已不到故乡下雨时的那种心情了,却平添了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啊!
(1)这篇文章抒发的情感是( )
A.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B.对雨、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作者抒发情感的寄托物是( )
A.春雨
B.秋雨
C.雨
(3)在作者眼中,春雨是________的,秋雨是________的。
(4)作者主要采用的抒情方法是( )
A.借景抒情
经典短文B.即事抒情
(5)请你也试着用上一定的方法抒发自己内心高兴、伤心或失望的情感。
3.在阅读中学习方法
心愿
巴黎有许多街道公园。离我们的公寓不远处就有一座。
一个假日,我夹着一本书来到这个小公园,坐在花丛中间的长椅上。这是我最爱坐的长椅,因为我喜欢那几丛花,在春天的北京,这样的花是最经常见到的。
我翻了几页书,忽然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先生,你是中国人,是吗?”
我抬头一看,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双手抱着个大布娃娃站在我面前。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歪着脑袋等待我回答。
“你猜猜,小朋友。”
“我说是!”她挺自信。
“为什么?”
“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她那水晶般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小姑娘的话使我迷惑不解。我问她:“你家有多少中国人?他们和你一块儿吃饭吗?”
“不!他们不吃饭,也不说话。”
“为什么?”我更奇怪了。
这时候走过来一男一女,年纪都在三十七八岁。那位夫人边走边喊:“维勒尼克,你在那儿干什么?”
小姑娘扭头看了一下,没回答大人的问话。
“妈妈叫你呢,你怎么不说话?”男的走到小姑娘跟前对她说。
“我在和这位先生说话。”小姑娘指着我。
“是的,我们在进行十分有趣的谈话。她说家里有许多中国人,既不吃饭,也不说话……”我的话还没说完,小姑娘的父母就哈哈大笑起来。妈妈把女儿搂到怀里亲了一下,说:“这是我们的孩子,刚四岁半,同她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快变成中国迷了。
”
原来小姑娘的爸爸曾两次随贸易代表团去中国,回来后,他们家就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什么广东凉席、福建油纸伞、苏州刺绣、景德镇瓷器,还有他们不会用的毛笔和中国古代发明的“计算机”——算盘,有的物品他们连名字都不知道,也买了回来。
维勒尼克说的既不吃饭,也不说话的中国人,指的是陈列在柜子里的二十多个不同模样的中国泥人。
我完全理解小姑娘的语言和感情了。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维勒尼克的爸爸兴奋地讲了许多中国见闻,绘声绘地描述了北京的故宫、桂林的山水、洛阳的龙门石窟,仿佛我倒是从没到过中国的人,而他是个热情的向导。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使我相信他既了解中国的现在,也了解中国的过去。
他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永远值得引以为荣的历史和文化,但是现在确实需要
发展。你们的国家有巨大的潜力,这是谁也比不上的。”
小姑娘插不上嘴,很着急,一连叫了几声爸爸。我指着她的布娃娃,说:“你看,娃娃都闭上眼睛了,她要睡觉了。”
“不,她总是和我一同睡。”她想了想,又问我,“你喜欢娃娃吗?睡觉也抱着娃娃吗?”
她问得这样天真,把大人都逗乐了。我笑着说
“我也喜欢布娃娃,但是不抱她。只有我的小女儿才像你一样整天抱着她呢。”
“你的小女儿?她叫什么名字?我能和她玩吗?”
“能。不过她不在巴黎,在北京。等你爸爸再去北京,带着你到我家,她一定会欢迎你的。她有好多娃娃,连法国的会眨眼睛的娃娃都有。”
“她会讲法语吗?”
“会,可是不多。你可以当她的老师嘛!”
“太好了!”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当老师呢!”
她爸爸认真地对我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中法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子,他们的心愿是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1)短文主要讲的是( )
A.“我”在法国的街道公园偶遇一家三口。“我”与他们进行了一番有趣的交流。“我”被他们一家纯真而美好的心愿深深地感动了。
B.“我”希望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不再发生战争。
C.小姑娘一家深爱着中国,小姑娘的爸爸希望她以后到中国留学。
(2)法国人一家的心愿是( )
A.让小姑娘以后到中国留学。
B.修一座长桥,让两国之间的距离更近。
C.架起中法两国友谊的桥梁。
(3)下列不能表现小姑娘一家对中国的喜爱的一项是( )
A.小姑娘家成了中国物品展览馆。
B.小姑娘家的柜子里陈列着二十多个不同模样的中国泥人。
C.小姑娘特别喜欢布娃娃。
(4)短文用( )的表达方式来写心愿。
A.写信
B.写日记
C.写诗歌
D.讲故事
(5)通过这篇文章,我也知道了作者的心愿是________。
(6)如果这个法国小姑娘来到中国,你会怎样热情地接待她呢?
4.阅读芳草地。
我的老师
他,已是我初中两年的语文老师。记得开学的第一节课便是语文课。他西装革履地迈着大步走向讲台,“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姓郑!”大家都为这洪亮的声音鼓起掌来。随后,他走出教室,不知道去了哪儿,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不会是太紧张了吧?”“不可能吧,我觉得可能是去拿什么东西了,难道语文书忘记带了?”正在这时,郑老师进来了。他的手里捧着一盆花。同学们更加困惑了。他说:“这是一盆具有馥郁香气的花,有谁闻到了花香?闻到了的同学可以举手。”有三四个同学举了手。“
再仔细闻闻。”又有几个人举起了手。他看了看同学们,脸上很失望似的 瞧这花多美丽 多香 你们都没闻到吗 有的同学用力地吸,有的甚至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吸。又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