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伊索寓言三则》原文、教
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伊索寓言三则》原文
狐狸和葡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牧童和狼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而,他
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蝉和狐狸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伊索寓言三则》教案
一、设计理念
寓言故事寓意
“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蚂蚁和屎壳郎》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尝试为《蚂蚁和屎壳郎》这则伊索寓言编写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梳理归纳
1、屏幕阅读《伊索寓言》相关背景资料,汇报交流:得到了哪些信息?及时总结。
2、引入课题。
3、自由朗读,整体感体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三则寓言故事。
4、汇报读书后的感受,随机归纳梳理。
预计学生会汇报
(1)故事内容简说。
(2)对角的评价。
(3)对寓意的个性理解。
过渡语:读了这测寓言,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但这还不够,学寓言,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理解寓意。
(二)准寓意,初步理解
1、快速默读寓言故事,把寓言中表明寓意的相关语句划出来。
2、交流汇总投影出示三句寓意:都在文末,点睛之笔(精练、概括)。
3、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提提问题。(提醒:抓关键词)
过渡:这些语句都表达了几则寓言的寓意,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放回文中,用心默读思考:寓意是怎么从故事中得出来的?试着故事与寓意的联系。
(三)抓住联系,深入体悟
1、默读第一则《狐狸和葡萄》,自主故事与寓意之间的联系。
2、指名读故事,齐读寓意,反馈交流。
3、教师随机小结点拨。
4、小结方法: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寓意是怎样与故事联系起来的?
5、齐读寓意,强化感知。
6、自主尝试,运用方法学《牧童与狼》、《蝉和狐狸》。
7、反馈交流,随机点拔,发现、梳理后两则寓言的故事和寓意的有机联系。
8、再次小结方法,读寓意。(寓意是紧密联系故事,从故事中精心提炼出来的,与故事密不可分、水融)9。教师出示从另一个角度提炼的《蝉和狐狸》的寓意:“一个居心不良的人,不管用多少花言
巧语来掩饰自己的阴谋,总有一天会被人识破的。”
请学生运用方法评议。
过渡:《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语言的最后用依据精练的话点名寓意。这是伊索寓言的特点。
(四)迁移方法,尝试概括寓意
1、为从《蚂蚁与屎壳郎》写寓意。
2、交流、评比优化
3、教师出示下水文,师生评议。
(五)作业
运用抓联系的方法,拓展读《伊索寓言》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寓言故事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伊索寓言三则》教学反思寓言,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给人以启示。寓言像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五光十的生活现象中,去感悟生活的内在意义。我们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言美。
本课的三则寓言,表面上看浅显易懂,我采用了短课文长教,浅课文深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品出内涵,品出味道。
1、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比如,经过“垂”和“挂”的比较,反复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觉得只有“垂”字最为恰当地表现了沉甸甸的成熟了的葡萄缀满了葡萄藤的景象。小学生通过品词品句,领悟了语言文字的优美。
其次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归纳出伊索寓言的特点。更进一步要求,根据其特点,开动脑筋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来改写、续写、编写寓言。那就惟有老老实实、扎实实地做到“读书为本”。所以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道理的领悟通过品读语言,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这样更感性一些,能上得更有语文味。在课堂评价语言上,我更注重了倾听和及时评价,更注重抓住细节,不同角度地评价。评价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减少了平日里比较随意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