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屈原离骚》原文及译文
离骚屈原原文
  高中人教版屈原《离骚》原文及译文_屈原离骚
  《离骚》是既是一篇政治抒情诗,又是一部伟大心灵的悲剧。诗的第一部分用接近于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历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人教版屈原《离骚》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人教版屈原《离骚》原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高中人教版屈原《离骚》译文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
  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
  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
  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追随着邪曲,违背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
  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哪有圆孔可以安上方柄?哪有异路人能携手同行!
  我委屈着自己的心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担承。保持清白之志而死于忠贞之节,这本为历代圣贤所赞称!
  我后悔,后悔我当初没有看清前程,迟疑了一阵,我打算回头转身。好在迷失方向还不算太远,掉转车头,我依旧踏上原来的水驿山程。
  我走马在这长满兰蕙的水滨,我奔向那高高的山脊,到那儿去留停。我既然进言不听反而获罪,倒不如退居草野,把我的旧服重整。
  我裁剪碧绿的荷叶缝成上衣啊!又将洁白的莲花缀成下裙。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
  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我把耀眼的佩带向下拉得紧而又紧。芬芳与污垢已经混杂在一起,唯独我这美好的本质未曾蒙受丝毫污损。
  急匆匆我回过头来纵目远望,我要往东南西北观光巡行。我的佩饰如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喷吐出一阵阵令人心醉的幽香清芬。
  人生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喜爱,我却独独爱好修洁,持之永恒!就算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悔改,难道我的心志可以改变毫分!
  屈原《离骚》注释
  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
  2、谇: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
  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
  10、溘: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远(趁着)
  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放眼观看)
  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
  屈原《离骚》简介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屈原《离骚》写作背景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