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的一个老师,70后,在湖北农村长大,在老家教书十余年,后来南方教书十余年。中国社会正在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快速过渡时期,自己亲历目睹,深切感受到当下的孩子,正在跟自然,跟土地,跟农业农村农事日益隔膜,这显然会影响到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影响到儿童心灵的自然成长。从去年年初,我开始尝试跟孩子们一起,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纳入班本课程当中,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这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完整走过来,回头看看,很多欣慰,也很多感触。
自然和诗意
每个节气,我都会跟孩子们上一节相应的课程,走进大自然看一看,动手写一写,画一画。惊蛰那天,上完惊蛰课程,我们在校园里去看惊蛰。虽然是南方,草木依然繁茂,但雾蒙蒙的,阴冷,沉寂。没有雷声,也没有看到更多的虫鸟。只在一棵大榕树下,一只斑鸠落到地上,又被孩子们的脚步声惊飞了。于是,柏兆写了首小诗,《惊蛰的斑鸠》,后来发表在《中
山商报》上。他在诗里问道:“斑鸠,斑鸠/是春天的雷声吵醒了你吗/不/是春天温暖的气息/唤醒了我”。立夏那天,我们运气不太好,上完立夏的课后,排好队,正要出门到处看看的时候,却密密地下起雨来了。无奈,只好坐在教室里,看着窗外的雨发愣。但这,也不妨碍美婷即兴写了《立夏的雨》的诗,同样发表在《中山商报》上,把这份小小的遗憾写得很美:“立夏那天/下起了雨/雨水打在芒果树上/雨水滴答/滴滴答答/从天而降/芒果树上挂着一滴一滴水珠/我们想去看看/立夏时的景/可是老天却不给力。”
我更希望孩子们从节气的转换里,从最细微的生活细节里感受自然的神奇变换,体会时光带来的成长力量。夏天到来的时候,立夏的课上,我问孩子们,你是在哪个时刻忽然觉得夏天来了?芝贤说,西瓜变甜了。是哦,如今西瓜四季都有卖,但其他季节的西瓜都少了些甜。西瓜变甜了,意味着夏天到了,阳光充足了。垚鑫说,妈妈答应我可以吃冷饮了。南方好多家长对孩子管得紧,比较热气的食物、冷饮等都控制得严,怕热气导致感冒生病。而卓彦却说:植物园中间的池子里的蝌蚪少了,我觉得是夏天来了。因为那些蝌蚪都变了青蛙跑掉了。——可不是吗,这真有意思。
立冬那天,我给孩子们看了一组当天在南朗荷花基地拍到的图片。
一只小船,静静地过来,贴着池边。船上无人,人在水中,推着船行。细看时,载着一船的刚发芽的藕节,俱开小片荷叶,带着须根黑泥的。——这是农人在沿塘边栽种着新荷呢。此荷花基地规划颇有用心,夏天来看时,各种品种,或分区,或杂布,远近错落,大的轮廓,都有讲究。这新种的,应是更新的品种吧。
“冬天来了,农民也没闲着,冰冷的淤泥里埋藏着下一年的希望呢。”我是这么跟孩子们说的。
文本和文化
在介绍每个节气的幻灯片里,我会安排孩子们认识一种应节的花或虫鸟,学一个节气的成语,一首节气相关的古诗,阅读一篇节气的美文,或者自己也动手画一画节气所见,力图更多地传承和感知节气文化。
在与节气相遇的这一路上,我们先后系统地认识过杜鹃,山茶,木棉,凤凰花,荠菜,苦菜,木槿,桑树,白千层,莲雾,斑鸠,绿绣眼等南方常见的花鸟草树。小满节气那天,我把专门从超市买的小麦分到孩子们手上,对照幻灯片,观察,品味,体会,还一边读白居
易的《观刈麦》,欣赏米勒的名画《拾穗者》。南方不种小麦,好多本地的孩子都不知道面包馒头是怎么来的。收完小麦,按照农历节气的步伐,跟着就是插秧。此地种植两季稻,虽说现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稻田少了,但路边还是可以看到的。只是孩子们大多都是坐在汽车里往来,也少有认真观察过稻田和稻子的。
芒种节气是长江流域插秧大忙的时候,我把上一季在野外散步时带回来的水稻分发给孩子们(因为喜欢和怀念的缘故,我一直保存着好几穗稻子),分享了稻田的照片,介绍稻子的生长过程。教材里刚学到对联,“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孩子们从课件里看到农民插秧的画面,听我讲述用旧年的稻草扎秧苗的事情,也很容易理解上联的意思。一些孩子看过四大名著,从芒种的课件里,看到《红楼梦》里“黛玉葬花”是发生在芒种节,看到《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也是在芒种时节,就觉得格外亲切,也引起了更多孩子对于阅读和节气的兴趣。
语文课堂上学到农谚,“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我问孩子们见过露水吗,竟都摇头。
美丽邂逅 那,像“金风玉露一相逢”,像“冷露无声湿桂花”,像刚刚语文课上背过的杜甫的“露从今
夜白”等等,又何从领略诗句里的种种美呢?但是,上过白露的课后,我们早锻炼时也特意留心在足球场草坪上观察露水,好几个孩子,也写出了不错的小诗呢。
林小琳的《白露,谁的泪珠》发表在《中山商报》上:“早晨/墙角的小花上沾满泪珠/昨天/我还对着它笑呢/是昨晚有谁欺负它啦/ 可是/我怎么问/它也不说话/ 风也来问/它更急啦/摇一摇头/又摇一摇头/洒落一地泪花。”
传统与实践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古今亦然。我们对节气文化的感受,不光是学习和观察,也伴随着更多古老而又新鲜的实践活动。
春分立蛋。“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是因为春分这天昼夜相等,地球引力相对均衡,在这一天鸡蛋可以竖直地立起来。我跟孩子们都尝试在这一天做竖蛋的游戏,孩子们竖蛋的花样多,成功的也不少,陈熙写的《春分,一个有趣的节气》还发表在《小学生优秀作文》杂志上呢。
小满养蚕。那段时间,许多孩子的桌面上都多了好几只蚕宝宝。大家顺便也注意到了学
校植物园角落里以前不曾留意的几株桑树,还品尝到了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桑椹。
立夏斗蛋。我们照旧时立夏的传统,早上孩子们手上都拿着一只水煮蛋,还用彩笔在蛋壳上精心描画一番。规定鸡蛋的小头碰小头,大头碰大头,先在小组里PK,胜者再在全班决赛,选出最终的“大王”和“小王”。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教材里学到的农谚,也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我们班正好分到了教学楼下的一小片园子,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全班参与,在园子里种了各种豆类,以及花生、番薯、向日葵等。我们一路操心着浇水,除草,看着种子出土,长叶,开花,结果,一次一次带给我们惊喜,让孩子们的心跟自然贴得更近一些,再近一些。
芒种前后,雨水不少,庄稼长得快,草也多。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有心的孩子,会帮着拔去杂草。我说,农村讲“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你们这拔草,做的就是“夏管”的活儿呀。
到秋分的时候,虽然新学期搬了新的教学楼,但我们还专门去我们班之前侍弄过的小园地里瞧了瞧,虽然暑假里杂草丛生,但也颇有些成熟的芝麻和各种豆子等等,孩子们各有所
获,不亦乐乎。边上的另一个小的园子,叫一株拖蔓的西瓜秧给占满了,还结了大似乒乓球小如拇指肚的几只小西瓜呢,瓜虽极小,但花纹生动泽逼真,吸引了好多孩子围观。而这西瓜秧,是谁种下的,却一直成谜。
儿童和童心
与节气同行,我们不光看到自然万物的生长不息,也见证了孩子们在节气里的收获和成长。
班上有个叫含笑的女孩子,做事情总会慢半拍,也有同学开玩笑叫她“笨小孩”的,她总是笑笑,并不怎么生气。我没有问过她这姓名的由来,只是无端地觉得上口,挺美。惊蛰那天,我们出去看校园,路边有一丛绿灌木,开小的白花,并不起眼,但有清香。好多人不知道这花叫什么,这个女孩子说她认识的,这花的名字,就叫“含笑”呢。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们也都笑了,真好啊!再看这花,萼片半展,微露花瓣,白如皓齿,开而不放,似笑不语,“含笑”这名再贴切不过了。也正像眼前的孩子,虽不出众,但不自弃,乐观,淡然,也如这花。女孩子也笑了,这是她笑得最好看的一次,我觉得。
我们班不是种了一小片园子吗,一次课间,一个叫俊良的孩子来办公室投诉,说他在园子里种下的豆苗被人给拔了,破坏了。俊良喜欢侍弄植物,妈妈说家里的阳台上好几个花盆里都是他种的东西。他以前也跟我抱怨、担心过,说雨水太多,怎么办;太阳太大,又怎么办。我不慌不忙地,跟他聊起以前学过的林清玄的《桃花心木》。老天下雨是不准的,只有在不确定中到水源,扎下根,才能长成,是不?再比如这苗被破坏了,大自然里的草木也会被破坏啊,风雨雷电,牛羊踩踏,那都是自然的事情。咱们只管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就行了。孩子平静了一些,问,那我该怎么办呢?我从办公室桌里摸出几粒豆来,他笑了,说不用了,他自己从家里再多带些来,再种。我笑笑,什么也不用说了。秋后我们搬到新的教学楼,楼前绿树成荫,我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是什么树。那天俊良拉着我,指着树上挂的小牌子,我看见了,那正是“桃花心木”啊,我们俩默契地对视一笑。那棵树,那件事,那曾经的小小担忧和开悟,也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我们从一开始做二十四节气的课程时,孩子们手上都有一个漂亮的小本,我们给取了个名字,叫“农历的天空”。我们把学到的每个节气的知识,都摘抄在上面;孩子们自己对于节气的独特的观察,感受,也写在上面;还会画一画,都弄得挺漂亮,他们也很珍惜。我们约定,这个小本子,是要保存一辈子的。因为这东西确实做得不错,我在科组里做过一次展览。
有个叫垚鑫的孩子,做的更加认真些,大家都说好,可能是当时别班的老师借去参考借鉴,不记得还回来,下次再用到这个本子的时候,垚鑫不到本子了,急得够呛。我帮着问遍了同事们,也都说不记得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呢?看孩子难过的样子,我说,那只好重新来过了,我送你一本同样的新本子,然后借同学的本子,把从前的那些节气的东西,重新整理一遍,怎样?我又告诉他,古时有个叫谈迁的人,用20年时间写成一本史书《国榷》,却被小偷偷走,53岁时又发愤重写,全书共400多万字啊。他听得连连点头,眼睛放光。才三天过后,垚鑫告诉我,他的二十四节气的本子,已经重新整理完了,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是我最感到欣慰的事情。
在上冬至课程的时候,聊到古人的“九九消寒图”,挂一幅“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天填一笔,繁体每字正好是一个“九”天,如此,既知“九”天的进程,也是一种消磨漫长严冬的有趣的方式。当时课上只是介绍,没提要求,现在的孩子,也忙,也累。再说,这种双钩的字体,要用毛笔填了才更有趣味,是一种慢生活的缩影,跟当下的节奏也不合。
没想到的是,有好几个孩子,悄悄地玩上了。于是,小寒那天,我试着问了下,他们立刻翻出自己用心做的“九九消寒图”的小本儿;于是,我也清楚地知道,这天,正是“二九”的第
七天。寒假里,大寒,立春,都不断有孩子在QQ空间里上传自己新填画的“九九消寒图”,我的疑虑才终于消除了。在他们每天用心填画“九九消寒图”的时候,传统文化的美,在浸润着一颗颗童心;正像树木的根须一样,在一点点地深入大地的内心,并蔚然成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