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从边城走向世界的乡下人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沈从文的人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一个仅有小学文学程度,刚开始写作时连标点符号都不会使用的乡下人,最后居然成为著名作家,其声名还从边城走向了世界,如果天假以时,沈从文将是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湘西凤凰县一个军旅家庭,原名沈岳焕。沈从文在兄妹九人中排行第四,在男孩子中排名第二,因此同胞弟妹全叫他二哥。沈从文的祖父参加曾国藩的湘军,25岁就官至贵州提督。沈从文父亲和叔伯辈都是军人。由于沈从文的家人长期存在“再出一个将军”的梦,沈从文从13岁就做了预备军人。沈从文 边城15岁正式参军,当了5年兵。沈从文本来走的是“修武”而不是“从文”的道路。他仅仅上过小学,而在上学时也并不用功,常常逃学在外撒野,后来“从文”时,连标点符号也不会使用。
不过,沈从文在当兵期间,读了一本内容丰富充实的生活大书。他随部队流荡于湘西各地。这一段流浪的岁月,对于沈从文后来的写作生活非常重要,湘西地区的风俗景物和人事哀乐给沈从文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从中获得了不少见识和经验。沈从文后来说:“从汤汤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我的想像是在这条河水上扩大的。”
湘西地区的风景非常美丽,外国人称之为“中国的瑞士”,对于湘西地区的风景,沈从文著名的小说《边城》有这样的描写:
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逼人耳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酉水中游如王村、保靖、里耶和许多无名山村,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可以发现,人的劳动的成果,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地无一时不使人神往倾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