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本文《资治通鉴》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②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和礼(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
(3)[务]事务。
(4)[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5)[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6)[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同“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
(22)[见]了解。
(23)[往事]指历史。
(24)[及]到,等到。
(25)[过]经过。
(26)[今者]如今,现在。
(27)[才]才干和谋略。
(28)[非复]不再是。
(29)[更]另,另外。
(30)[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1)[刮]擦拭。
(32)[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33)[见事]知晓事情。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梅菜怎么做
【答案】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案】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④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案】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⑤蒙乃始就学。
【答案】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啊。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关于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案】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脸上很多红血丝怎么办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案】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案】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案】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答案】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主公莫慌
4.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大兄是对友辈的敬称。
五、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翻译提示: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答案】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2023:中考预测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始就.学一蹴而就.就.事论事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别.来无恙久别.重逢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勤劳致.富闲情逸致.学以致.用
D.意与日去.去.国怀乡相去.甚远去.粗取精孙权劝学朗读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①______,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②_____ ”,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③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炒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