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读“潋滟”“相宜”“淡妆浓抹”等词语。学会正确书写“初”字。 
2.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让诗句呈现出画面感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诗句。 
3. 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4. 一篇带多篇,进行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展开想象,让诗句呈现出画面感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诗句。 
课前谈话: 
1.  带领学生背诵《赠刘景文》。 
2.  微课了解苏轼生平。 
3.  学生谈谈都了解了哪些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学写“初”字 
1.通过微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苏轼。苏轼一生钟爱西湖,写下了大量关于西湖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题中哪个字是“开始”的意思? 
3.字理认识“初”,学写“初”。 
二、初读诗歌,走进西湖 
1.苏轼在西湖边饮酒,开始是晴天,后来却下起了雨,这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让我们一起
走进诗歌。 
2.自由读,要求:至少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词。 
4.多种形式读诗歌。(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三、抓住诗眼,走进西子 
1.过渡:读到这里,你知道在苏轼的心目中西湖像谁吗?(西子) 
2.读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关于西湖的古诗 
3.结合注释理解“西子” 
4.播放视频《沉鱼落雁》,进一步感受西子的美。 
四、想象画面,美读西湖 
1. 设疑:西湖真的像西施一样美吗? 
2.想象画面:自由读12两句,并结合注释进行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师相机指导读出西湖之美。 
过程: 
1 出示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生展开想象,师相机抓住学生
对“潋滟”的想象,引导学生读出西湖的晴天之美。 
2 引导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水光潋滟的美景,利用学生的生活
经验,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诵读和应用诗句。 
(3) 出示西湖晴天的画面再次引导学生美读诗句。 
4 想象“山空蒙雨亦奇”,引导美读。 
4. 再读一、二两句话,完成板书。出示晴雨两张图片, 
师:刚才还是?
生:这短短14个字写了西湖什么时候的美景?(晴、好;雨、奇)
 5. 回顾诗眼:指板书,这晴晴雨雨,好好奇奇的西湖像谁呢?(西施难怪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再读:西施有沉鱼之貌,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是那么美,西湖呢?再指板书,生接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美。难怪苏轼情不自禁地赞颂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 设疑:西湖仅仅是晴天和雨天能和西施相比美吗
7. 欣赏一组图片(四季西湖、早晚西湖),感受西湖无处不在的美。 
8. 再次引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熟读成诵,牢记西湖 
1.同学们,正是因为苏轼的这首诗,西湖才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西子湖。想不想将这美妙的文字牢牢地记在心中。 
2.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六、拓展积累,丰满西湖 
1.复习二下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感受西湖夏之美。 
2.再读两首古诗,一首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西湖变幻莫测的美;一首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感受西湖春之生机。 
3.再次引读课内外关于西湖的诗句:无论是白居易笔下春天的西湖还是杨万里笔下夏天的西湖都是那么美,难怪苏轼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难怪白居易还写下了这样的千古佳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七、激发兴趣,关注生活 
西湖真的像诗篇中那么美吗?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时间可以去杭州旅游,亲眼看看西湖,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