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 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 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 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 介绍作者。
  二、 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 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 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 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 望湖楼下的水颜和蓝天颜一样。
  三、 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 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 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 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 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 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首古诗,学会生字“遮”;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的意境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的大意,能读出感情,背诵这首诗。
  难点:能感受诗人对望湖楼雨景的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配乐播放西湖的十大景点。
  2、过渡:刚才大家欣赏的是西湖的十大景点,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名闻的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写西湖景的诗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23课《古诗两首》就是宋朝诗人苏轼和杨万里的传世佳作,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4、了解作者。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把字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读古诗,教师巡回指导。
  (2)学习生字“遮”
  3、教师范读古诗。
  4、齐读。
  过渡:读书不仅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书叫做“有板有眼”。
  5、出示停顿的诗指名学生读。
  6、古人读诗是怎么读的呢?(摇头晃脑)谁来试读一下。
  7、出示古诗,把古诗补充完整。(由易到难)
  8、苏轼不仅是个诗人,他还是个画家呢!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画的画呢?(出示动画,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9、配乐读古诗,加深体验。
  三、精读古诗。
  1、理解重点的词。
  (1)“翻墨” “遮” “白雨”“跳珠”是什么意思?
  (2)“卷地风”“水如天”又是什么意思?
  2、理解诗句关于西湖的古诗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指名学生说说诗意。
  (3)教师读诗意,学生配诗。
  (4)出示诗意让学生填空。
  (5)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诗意。
  四、背诵古诗。
  1、齐读古诗。
  2、配乐背诵古诗。
  过渡:这首诗它还是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
  3、教师演唱。
  4、播放给学生听。
  5、学生跟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