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主题说明
周靖凯教学主题:初一课文《孙权劝学》
面向对象: 初一(二)班
教学环境: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主要内容:《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小短文,通过写孙权劝
导吕蒙学习及吕蒙接受劝告认真学习后发生的变化,点明了学习对于健全人格的作用。文章只有129个字,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本册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感受吕蒙从一介武夫变为一名儒将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能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分析学情: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已学过《童趣》、《论语十则》《山市》等
花儿与少年歌词八篇短小的文言文,初步积累过“乃”“但”等文言词汇的简单用法,对一些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同时,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只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行。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朗读课文,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积累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片头视频,你们都认识里边的哪些人物呢?刘备、关羽、曹操、孙权……你们知道孙权手下的一员名将——吕蒙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孙权劝学》,去认识他。
二、明确目标
三、预习检查
1、作者作品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四、朗读理解
1、自读质疑: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朗读(“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shooting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五、合作探究
1、思考答疑
(1)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读了课文你喜欢谁?
(3)谁是课文描述的主要人物?文中描述人物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
(4)孙权究竟是如何劝说吕蒙的呢?
(5)文中为什么要写鲁肃?
(6)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刮目相待”?
2、设疑抢答
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梳理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
(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明字
(2)吕蒙推辞的理由是
(3)孙权论述读书的重要性,
(4)吕蒙因学而才略大有长进的句子是
(5)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
六、角朗读,体验感悟
猫咪的品种
课文有多处对话,请同学们分角朗读,体悟他们的神态和心理。
七、拓展延伸
是读书改变了吕蒙的命运,是善于接受别人正确规劝的态度决定了吕蒙的成功,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冬天读书的时候,为了御寒,经常边吃生辣椒,边手拿书本读书;战国苏秦锥刺股;西汉孙敬头悬梁;西汉匡衡凿壁偷光;晋,车胤囊萤读书;晋,孙康映雪。)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知识改变命运,
态度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