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国说
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记得网的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课内语段阅读题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 面的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乃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解释加点字。(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当涉猎      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      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卿今者才略    才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文言句子。(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文中流传至
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当道,当权。(2)粗略地阅读。(3)历史(4)才干和谋略2.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3.(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2)读书人分别三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4.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5.示例:要开拓自己的视野,多读书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见识。(凡言之成理即可)
看课外书的好处课内语段阅读题二 ①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辞以***中多务。③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_____________。”④蒙乃始就学。⑤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⑥蒙曰:“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补出原文。2.用原文填空。①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而吕蒙开始却以_____________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蒙“_____________”。②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孙权劝学朗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如将本文分为三层,则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参考答案:1.自以为大有所益  即更刮目相看2.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中多务  始就学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3.a课外语段阅读题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 面的题。铁杵成针李白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yù,年长的妇女)磨杵(chǔ,铁棒)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笑其出(同“拙”,笨拙)老妇曰功到自然耳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完)业卒(终于)成名士。1.给这则短文加上标点。2.解释加点的字。(1)去:__________。  (2)耳:__________。  (3)遂:__________。3.加点的“其”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加横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未成,弃去。……磨杵。……故。曰:“……针。”……其出。老妇曰:“……耳。”……感动,……卒业。卒成名士。2.(1)离开(2)了(3)于是3.代老妇4.路上遇到一位年老的妇女正在石头上磨铁棒,李白问老妇磨什么。老妇说:“准备把它磨成针。”课外
语段阅读题二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今人每睹栋宇巧丽,必强谓鲁般奇工也。至两都寺中,亦往往托为鲁般所造,其不稽古如此。据《朝野佥载》云:鲁般者,肃州瞛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六国时,公输般亦为木鸢以窥宋城。(选自《酉阳杂俎》)1.下列句中带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不稽古如此。        稽古:考核古事。b.巧侔造化。            造化:自然的创造化育。c.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楔:填充空隙。d.赍物具千数谢之。      赍:送。2.下列几组词中,不全是地名的一组是(    )a.两都    肃州    凉州    吴会b.瞛煌    吴中    宋城    浮***c.凉州    吴会    瞛煌    两都d.宋城    吴会    吴中    凉州参考答案:1.c              2.b课外语段阅读题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 问题。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①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
买舟而下,犹未能也。②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下边句子加点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试解释它们,并注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读音。⑴蜀之鄙有二僧⑵贫者语于富者曰⑶子何恃而往⑷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翻译句子。⑴吾欲之南海,何如?译:                                                          。⑵吾数年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译:                                                          。3.说一说下面两个“学”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⑵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4.试分析文段中划横线的两句话,为什么第①句用问号,而第②句则用感叹号呢?答:                                                        。5.“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⑴天下事有难易乎(    )⑵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⑷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⑸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请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⑴边境  ⑵告诉  ⑶您  ⑷难道2.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⑵我多年来想买条船去(南海),还没能做到。3.⑴学问  ⑵学习  4.第①句问中带有怀疑的意味,第②句用肯定语气,表示富者对贫者的举动不以为然,是嘲笑对方。5.⑴疑问语气  ⑵
感叹语气  ⑶肯定语气  ⑷加强语气  ⑸反问语气6.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乎,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中多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5.见往事耳()                                        6.及鲁肃过寻阳()()7.卿今者才略()                                8.非复吴下阿蒙()9.即更刮目相待()                            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二、解释人称的用法。1.卿今当涂掌事()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查词典解释加点的字。1.但当涉猎()2.见往事耳()3.孰若孤()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6.肃遂拜蒙母()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1.蒙辞以***中多务()a.把b.被c.用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3.蒙乃始就学()a.于是b.却c.只,仅仅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六、常识填空。1.《孙权劝学》选自《_
描写春天花的诗句______》。此书是一部__________体通史。2.司马光,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3.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回答下列问题。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3.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一、1.当道、当权 2.推辞 3.研究 4.浏览书,不许深入研究 5.知道 6.表示到了出现事的时候 7.***事方面或***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8.不再是 9.重新 10.认清事情,识别事势二、1.古代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2.古时王侯的自称。 3.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三、1.只,仅。 2.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3.哪里比得上。 4.接近,*近。 5.古代指读书的人。 6.于是,就。四、1.c  2.b  3.a  4.c五、1.√2.×3.√六、1.资治通鉴 编年体 2.北宋 ***治家 史学家 3.诗 书 礼 易 春秋七、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待)。 2.对读书人(知识分子),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须以新的眼光来看待他,因为他进步了。 3.这句话后来比喻人的地位的变化,也用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4.一个是三日不读就退步了,一个是用功三日就进步了,可见书是不能一日不读的。
五一搞笑说说
鞠建华
上周我在初二年级听了张云雁老师一堂课,课题是《孙权劝学》。语文老师都去听了她的课并提出了各自对这堂课的意见,听评课之后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为本堂课的优点是:重难点突破较好;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设计环环相扣紧跟课题;改变以往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端坐课桌旁的课堂模式,而是分小组围坐在一起师生平等对话;小组竞争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分外活跃:课前收集有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的思路较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缺点是:小组人数过多,致使小组合作过程中很多同学参与机会少;有些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回答问题表现优劣,可先让其他同学评点,这有助于学生听讲时更加认真并能对自己今后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情况准确做出判断。
经过听课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课改课堂的基本模式,而且意识到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低,不敢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总是试***教学设计>设计一个个框框把他们圈住,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思路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到达我的预定目标。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极大的障碍。其次,新课改强调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发展型、学习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学中“沉”得不够,往往是充当教材解说者的角。总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识全都灌输给学生。细想之下,才明白知识是无穷尽的,是学不完的,教师不能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作出恰当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再次,对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生搬硬套,结果只学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实,方式方法好不好,并不在于它新颖不新颖,而在于它适合不适合教材和学生。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就各有特点,二班学生喜欢活跃、互动的学习方式,游戏、竞赛用于他们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班学生则不善表现,好***思考,这时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更加适合了。最后,我还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很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了,因此,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后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方面。
总之,讲课、听课、评课,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对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对青年教师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这一活动开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针对性,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教研氛围。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
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 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汽车网络广告
教学设想 教  法设计 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媒体 投影片
教时 1课时
学计教设 时间 教 学 活 动 教师手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 语 设 计 5 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  ,引发学生求知欲。
认定目标 1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对之进行概括,或辅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