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的词义发展小史
本论文探讨了“缘”字的由来与多义。“缘”字的本义为衣唇、衣边,后逐渐引申出围绕、攀登、顺着等意思。但这些都为比较实的指向,而现代汉语中“缘”字的常用义“缘分”、“尘缘”……都为抽象义,这种转变与佛教传入中国有密切关系。自从佛教传入中国,“缘”字便开掘出更深的意义。本论文将从佛教传入前后来探讨“缘”字的语义,以此来打开“缘”字的奥秘之门,让人们对“缘”有全新的认识。
顺其自然的近义词
标签:“缘”字本义 佛教影响 “缘”与“因”的区别
ftpd现代汉语中,常常将“缘”作机缘、缘分、缘由解释。但这些语义是“缘”的本义吗?很显然,这并非其本义。从“缘”字的字形便可看出。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录到:“缘,衣唇也,从糸(mì)彖(tuàn)声。”这里指出“缘”的本义为衣边。依据“缘”字的小篆形可知,左边为“糸”,表示细丝,也即为今字中的偏旁“纟”,从这我们不难理解《说文解字》对“缘”字的解释。而右边的“彖”又与衣边有何关联呢?如果从“彖”字来探讨,很难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彖”字本义很不幸未被保留下来,如今《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彖”为论断、推断,“彖”字将与“辞”连用,是《易经》中总括一卦含义的言辞。但从“彖”的篆书字形来
看,“彖”从豕,与某种动物有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对其有解释,他认为“彖”有三义:一读shǐ,是豕也,表示猪;二读yì,是一种野兽;三读tuàn,是豕走也,表示猪奔跑。因为“彖”字本义目前我们无从考证,也不知许慎说的正确与否,但“彖”作为一种动物是无可厚非的。
可“彖”与“缘”到底有何联系呢?从单字“彖”考察不了,那就注意观察“缘”的形近字吧!我们来看看“褖”与“瑑”。郑玄注《周礼·天官·内司服》里说:“褖衣,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褖”就指褖衣,指有边缘装饰的衣服,也专指王后的便服。“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玉器上雕刻的花纹。由此可见“褖”与“瑑”都与装饰花纹有关。那“缘”字本义为衣边也说得通。但我个人认为许慎假如像段玉裁“缘者,沿其边而饰之也。”然后再推断其引申义为衣边,似乎更容易理解,不过许慎理解为衣边也确实没有错。而《礼记·玉藻》“缘广寸半。”中“缘”便是取此义。
咸肉烧什么好吃当然,“缘”的本义已得到证实,那由本义扩展的引申义也可举例论证。从本义“衣边”引申出抽象的“边”之义,也可以“沿其边而饰之也”又引申出动词“围绕”、“攀爬”的语义,例如曹植《苦思行》:“绿萝缘玉树,光耀粲相辉”中“缘”就取“围绕”之义,而《孟子·梁惠王上》:“犹缘木而求鱼也。”则取“攀爬”的语义。
由此可见,“缘”字的本义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并没有联系,那现如今“缘”字的常用义从何而来呢?
众所周知,佛教于公历纪元前后从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的中国佛教。也因此,“缘”字的意义也发生巨大变化。佛家讲“缘”,因此引进了众多有关缘的词语,例如:缘力、缘化、缘走、尘缘、随缘……。而佛教中的这些术语,与中国文化中的某些词语与说法有相似之处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佛家讲究“随缘”,就好像和道家的“顺其自然”一样。“随缘”与“顺其自然”都要“受”,而不“拒”。“随缘”也好,“顺其自然”也罢,都是要顺要随的。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见过对两者的解释,“顺其自然”是“顺来顺受,逆来逆受”,而“随缘”则是“顺来顺受,逆来顺受”,我是赞同这种解释的。打个比方,许多梨生产商因生产量大价格低,有的生产商将梨制成罐头出售,获得比原先预想的更多的收入,而有的生产商则贱卖了梨,而没有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前一种人逆来顺受,但获得的收入是多是少则要“随缘”,而后一种人则“逆来逆受”即为“顺其自然。”由此可见,“随缘”与“顺其自然”有相似也有差别。“顺其自然”的外延比“随缘”要宽,“随缘”一般只指与人有关系的事物,而“顺其自热”则指所有的事物。
创新学习
其实,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佛教中“缘”词义相似的词。比如“机缘”和“机会”,“乞讨”和“化缘”,可为什么佛教传入的词义经久不衰,而“缘”字的本义却逐渐消失呢?依我看来,佛教中“缘”之义多为抽象概念。它摸不着、看不见、猜不透。因此,就如人们心中“神仙”、“魔鬼”、“上帝”一样,这种唯心的抽象概念作为一种精神载体,可以慰藉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到某种精神寄托,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幸在唯心世界里搜寻快乐,因而这些语义的流行度越来越高。而“缘”的本义衣边作为一种实质概念,是真实存在的,并不能给人们予心灵上的慰藉,所以逐渐消失在生活中!
《现代汉语词典》中说“缘”与“因”为近义词,佛经中也说:“缘起诸法由因缘而起”,而“因缘”就是指能产生结果的原因,“因”、“缘”在此也为近义词,表示原因。苏轼写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的“缘”就可当成“因”来讲,可说成“只因身在此山中。”但“缘”与“因”之义完全等同吗?很显然是不能等同的。
翻空白鸟时时见首先,从“缘”、“因”的本义来分析。“缘”本义为衣边,前文中已作解释。而“因”为会意字,从囗(wéi)大,大表示人,甲骨文字形像人在车席子上,“因”是“茵”的本字,本义为坐垫、车垫,后写成“茵”。《诗经·秦风·小戎》“文茵畅毂”,则取此义。由此可见,“缘”与“因”的本义毫无联系。
那如今又为什么两者为近义词呢?这与佛教的传入是离不开关系的。佛经中有指出两者为近义词这一事实,也有道出“缘”与“因”所存在的区别。佛经上说:“力强为因,力弱为缘”,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因果中起主要的、直接作用的条件叫“因”,起间接辅助作用的条件为“缘”。也有些词书有相似的解释,认为“因”是事物生起或坏灭的主要条件,“缘”是辅助条件。这样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举个例子来说,一位女士的父母为其介绍对象,女士也去赴了约,这便可看作“因”,她去赴约的原因是父母为其介绍对象,但见面之后是否能够终成良缘这个结果就要靠“缘”,而假如没有介绍对象、赴约这一“因”,又哪里来“缘”这一果?所以说“缘”与“因”既有相似,又有区别,“因”是可控制可预知的肯定,“缘”是不可控制不可预知的随意。独具匠心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197页 中华书局
[2]《现代汉语词典》 1791页
[3]《汉字中国文化基因》 赵世民 广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