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背景和教学目标
物体的机械运动,通常按照物体运动轨迹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运动方式。 在这两种运动方式中有以下的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 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本课对应的课标内容是“4.3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下的“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 特征”。本课的设计思路是提供学生常见的物品(玩具),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 动起来,观察并描述,发现它们的运动形式虽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可以分成几个 类别。
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形式时,会发现如果观察物体的不同部分,其运动形 式是不一样的,比如玩具小车往前运动时车身是平动的、车轮是滚动的。那应该怎样 观察和描述呢?教科书提示学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这其实是将一个具体的物体 抽象为“质点”的过程,既方便了学生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形式,也体现了本单元 想渗透的科学思维方式——研究物体的运动,可以将具体的物体进行抽象。其实,学 生在物体上“画点做标记”,就是将该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抽象为一个质点了。质点是 物理学中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
化模型,舍去了物体的形状、大 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可把地球当作一质点。当然,学生 还不具备理解质点这一概念的能力,教师只需要自己明白教科书的设计意图即可。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形式的乐趣。 在同伴合作探究中,认真观察、及时记录运动情况,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用品和玩具设计的精妙。
(二)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各种物品(指尖陀螺、钢尺、溜溜球、玩具车、弹弹球、弹簧彩虹 圈、陀螺、发条青蛙玩具等)、圆点(不干胶圆点或彩橡皮泥)、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三)教科书解读
本课在教科书上共3页,分为四个部分。
1. 聚焦 教科书聚焦部分提出的“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问题,直接 指向了本课的研究主题。教科书呈现了 秋千、摆钟、雨刮器、跷跷板等学生生 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目的是激活学生 原有的生活经验,开展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2. 探索
探索活动1,用多种方法让物体运 动起来,观察并比较运动形式是否一 样。教科书呈现了五种物体,它们的 运动形式各种各样,其中指尖陀螺是转 动,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玩具车前进 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是滚动,弹簧
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上下的弹跳是 振动,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 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前两个是简单运 动,后三个是复合运动。需要注意的 是,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物体的 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不要求学生能 全面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教师也 无须引导学生知道这些运动形式的正确 名称,更不要求学生能熟记各种运动形 式的名称,只要能说出物体的运动形式 是各种各样的即可。在师生交流中,会 产生一个问题:怎样描述和记录这些物 体的运动形式呢?这就引向下一个活 动,即用贴圆点的方式帮助观察和记录 物体的运动形式。
探索活动2 ,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本活动引导学生在物体上贴圆点,用 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来,观察和记录 圆点的运动形式并交流。教科书首先以 钢尺和指尖陀螺为例,分别呈现贴了圆 点的图片和运动过程中的图片,用以指 导学生的操作(教学时教师还需示范记 录)。接着,又列举了一些可用作探索 的其他物体,用多种方法让它们运动起 来。例如,
压住钢尺一端弹拨另一端, 形成上下振动;把钢尺有洞的一头套在 削尖的铅笔(或小棒)上,甩动钢尺, 钢尺的运动形式是(绕轴)转动。教师 可以提示学生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运动 起来,但要注意安全。
教科书还提示更换圆点的位置,观 察与之前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圆点贴 在不同位置,会观察到不同的运动方 式,如,弹簧摇马,马身为前后摆动或 者左右摆动,而弹簧为振动;玩具车, 前进或后退过程中,车身为平动,车轮为滚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是左右摆动。另外,发条青蛙玩具和弹弹球都是竖 直方向的平动和水平方向的平动形成的复合运动。弹簧彩虹圈相当于多个不同弹簧的 串联,每个弹簧的弹性系数不同,以及固有频率不同,导致振动不同,形成波状的振 动。本活动并不要求学生能全面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也无须把上述内容详细分析 给学生听,而是教师有选择地提供用于观察的物体,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活动中观察、 记录。
在这个活动中,记录是很关键的,教师可以告知学生用线条和箭头来表示物体的 运动形式。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记录方式中的符号不是真正的科学符号,因为带箭头 的线条在物理学中常常是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这在 4 年级“运动和力”的单元中会 出现。而本课或者本单元出
现用线条和箭头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形式,只是为了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征,便于其表述而已。当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约定其他的表示方法,但 一定要简洁和一致,以便记录后的交流和分类。
3. 研讨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是基于学生对探索活动 2 的观察和记录后 的交流研讨。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画的物体运动形式图先在组内分分类,再全 班一起来分类。分类后,期待学生有如下发现。第一,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第二,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也可能会相同,可以归为一类。交流后,还可以引导学生 说一说生活中其他物体的运动形式。
4. 拓展
拓展部分请学生画出旋转木马上人的运动形式,旨在引导学生将研究从课内延伸 到课外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关注中。旋转木马上的人的运动形式是复合运动,小女孩在 绕着木马中心转动的同时,还小幅度地上下做直线运动。也就是说,旋转木马上的小 女孩在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复合运动。
(四)教学建议
1. 聚焦 首先呈现一些物体的图片,然后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形式。
2. 探索
(1)教师演示,让玩具小车、弹簧木马等物体运动起来,或者播放这些物体正在 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形式是否一样。学生发表观点时,除了用 口头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外,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辅助表达,如用手肘当定点、手臂 当摆来演示弹簧木马的弹簧的摆动。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 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从而引发思考:怎样准确地描 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呢?继而引向用贴小圆点的方式来准确描述。
(2)谈话:“我们可以通过贴小圆点的方式帮助我们准确描述。”接着,教师出示一个粘贴用的“小圆点”,利用幻灯片出示探索任务,并以钢尺为例进行演示:在钢尺 的一端贴上圆点,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它的运动形式并用箭头和线条画下 来;换个位置贴圆点,再
用弹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观察并记录;比较前后两次的运 动形式是否一样。采用铅笔尖穿钢尺孔并甩动的方法使钢尺运动,重复刚才的步骤。 最后,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并进行全班交流。其中,贴圆点可以改用粘贴彩橡皮泥的方式代替,以方便粘贴和取下。橡皮泥 宜取用与物体形成鲜明对照的颜,以利于观察物体运动的轨迹。教科书第 6 页的八种物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几种提供给学生分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多准备一些纸条(每个运动物品贴 1~2 个点,每个点都要画一张纸条),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物体运动形式用箭头和线条画下来,以利 于研讨环节的交流。
3. 研讨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记录的纸条,给这些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再 让小组挑选最具有代表性的、某个类别的记录纸条贴到黑板上,或者以投影的方式呈 现,全班再次分类,讨论分类的理由;最后,请学生根据这些类别,相应地举例说出 生活中与之相似的物体运动形式。
请注意,在学生分类过程中,教师不要将学生的分类强行归纳为科学的提法,例 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或者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更不要出现这些科 学名词。只要学生的分类有自己的依据,教师都应承认和鼓励。
4. 拓展
播放人坐在旋转木马上运动的视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画出旋转木马上人 的运动形式。有的学生会认为人在旋转木马上前后摆动或者上下平动,也有的学生会 认为人和旋转木马一起围着中间的轴在转动,还有的学生会认为人既在上下平动又在 绕轴转动,只要画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认可。最后,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 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五)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共有 1 项内容,用于探索活动 2 的记录,用线条和箭头记录圆点 的运动轨迹。比如圆点贴在玩具小车的车头时,可以记录为“ ”;圆点贴在玩具小 车的车轮上时,可以记录为“ ”。在实际教学中,仅凭活动手册中的一条 记录纸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记录需求
的,教师可能要为每个学生提供 10 条 以上的记录纸,以便他们记录组内多种 物体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道德经》
材料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材料三:《经典咏流传》节目中,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成员代表刘西拉和陈陈夫妇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对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的留学夫妻。主持人撒贝宁说,中国建造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从当年这些前辈开始的,有一句话能把这些老先生们的故事说透,那就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材料四:从2003年至今,神秘的太空留下来十一位中国航天人的身影,而他们的队友邓清明却多次以极微弱的分差落选,与飞天失之交臂。五十二岁的邓凊明甘愿做筑梦九天的基石,他说,战友飞,就是我在飞。作为航天员不管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我们的本分。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实干奉献与淡泊名利
淡泊是寒冬时节傲然开放的梅花,坚守着自己洁雅的操守,放弃了大红大紫的追逐;淡泊是
暖春三月奋然抽芽的小草,坚守着自己平淡的品格,远离了高大雄伟的追求;淡泊是金秋时节独握锄头的陶潜,坚守着自己质朴的心灵,抛弃了污浊官场的屈膝。
淡泊可以使一个人的素质得到提升,灵魂得到净化。一颗远离扰扰凡尘的心。可以感悟出世间的美好。诸葛亮寄居于南,品读诗书,感受自然,终成一代名仕;雷锋寄心于平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终成时代楷模;沈浩托心于小岗村,一心为民,排忧解难,终成时代先锋。假如诸葛亮一心追求权贵,一心想拥有高官厚禄,他又怎么会领悟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假如雷锋想成为“一品高官”,放弃行善,他又怎么会成为人人效仿的模范?假如沈浩渴望金钱利益,总是追逐着最高的官职,他又怎么会赢得一方乡亲的爱戴和尊敬?只有将自己的心灵回归平静,才可能会成为“一品百姓”。
淡泊可以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一个人的宁静,可以使一人致远。吴孟超沉心于肝脏研究之中,以医德治愈了一位位病人,社会上也逐渐有了一种“医德为先”的治病潮流;白方礼投身于慈善事业之中,以爱心帮助了一位位学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效仿白方礼老人的善举。只有不断立足于平凡大众的生活中,吴孟超才会赢得人们的赞誉,人们也才会以其为自己行事的榜样。只有不断奉献自己爱心,追求一种平淡的生活,白方礼才会成为后人心中的人杰,社会上才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白方礼。
淡泊可以帮助一个国家的繁荣强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真正的贤人是不会计较得失的,因为他们一心投身于事业之中;而小人是百害无一利的。因为他们只会追名逐利。钱学森放弃美国的高薪,毅然回国,投身于科技研制之中,终使中国国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没有像钱学森这样于淡泊中明志的贤臣,又怎么会换得祖国的迅速崛起?正因为祖国中少了一些汲汲于名利,只为做高官的小人,祖国才会不断发展,不断繁荣。
梅花凌寒独自开,让人们记住了它的淡泊;小草一生默默无闻奉献,让人们记住了它的宁静;陶潜性本爱丘山,让人们记住了他的高远,他们虽然没有很高的官职,也不是“一品大员”,但他们是一位位光彩照人,彪炳史册的“一品百姓”!
将心归于平静之中,这样才会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才会成为“一品百姓”。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本题是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出这多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准各个材料
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
本题有四则材料,材料一引用《道德经》中的语句,指出真正的力量是不会张扬的。材料二引用诸葛亮《诫子书》指出:淡泊才能明志,宁静才能致远。材料三举例归国博士“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材料四举例航天人邓清明甘做“备份”,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三则材料综合起来,就是要“扎扎实实做事,默默无闻做人”,也就是要做实事,还有淡泊名利。
立意角度:
(1)实干奉献,淡泊名利;
(2)辩证思考:实干奉献和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素材准备:
1、丘吉尔
在“二战”战火中出任首相的丘吉尔,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由于他力主抵抗以及与苏美两国的有效合作,大大地加快了法西斯的覆灭,为和平赢得了时间。然而,战争结束不久,在1945年的英国大选中,保守党大败,丘吉尔也落选了。
为了安抚这位前首相,英国女王决定授予他一枚巴思勋章。丘吉尔感慨万分地说:“当选民们把我解雇的时候,我有何颜面接受陛下颁发给我的这枚奖章呢?
为了感激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护卫英伦的卓著功绩,英国国会拟通过提案,塑造一尊他的铜像,置于公园。令公众景仰。丘吉尔回绝说:“还是算了吧,我怕鸟儿在我的身上拉屎。”
2、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之后,毅然将原来的100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专心研究,终于又荣获了第二次诺贝尔奖。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这种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3、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宋诗选注》等巨著,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一位美籍华人新闻记者要采访他,被拒之门外。他把《写
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他对一位年轻人说:“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钱钟书惜时如金、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品格。
4、王选
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王选声名显赫,受到许多人的崇拜。不久前,他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提醒大家:“不要迷信院士,自己已年过六旬,而在计算机等高新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一个真正有才能的科学家,哪有时间去频频上电视。经常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面了。”王选的这番话,是要冲淡人们对他的敬仰。科学家的这种科学态度,反而让人们从内心里更加崇拜他。
然而,也应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是五光十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式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不容易。有些同志平时也认为对名利应该看得淡一些,可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于是,忍不住还要去争一争。有时忍住了不去争,但心里很不平衡。
结构思路: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从本题的材料来看,立意不能仅仅是“淡泊名利”,而应该是“实干奉献”的同时“淡泊名利”。拟题时需要注意这一点,选材时更要注意。选材要选出那些既积极奉献,又能默默奉献的人物素材。论证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论证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位立志报国的时代青年的身份,谈如何实干奉献,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1)相同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2)相反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
(3)相对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4)递进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5)综合型
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4年,北京建工胡耀林等18名团员,在北京展览馆工地举起了全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65年来,从新中国十大建筑到奥运工程到“一带一路”建设,一代又一代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奇迹。
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开山岛守岛任务。开山岛位于黄海前哨,条件艰苦,很多人都不愿长期值守。王继才与妻子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1995年,王飞雪等三个正在读博的年轻人经过无数次推导论证,提出全新算法,进入北斗团队,和团队一起攻克北斗导航关键核心技术。共和国北斗导航系统成长的年轮上,镌刻上了这年轻人“问天征程”的印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青春梦扬,圆梦中华
致十八岁的你:
2035年,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这些美好的词汇从唇齿之间吐出,已是一片如水般的温柔。如今十八岁的我提笔写信给未来十八岁的你,时间在信纸之上流逝,时代在字里行间变迁,我个人的欢笑与汗水交融于新世纪的中国之追梦与成长;我的梦,温柔地包容于伟大的中国梦之内,徐徐展现在你的眼前。
求学之时,在教室的朗朗书声之中,在窗外的阴阴夏木之下,年幼的我不知梦想为何物。世
界于我而言太过广阔,而我满心童真,不知人间疾苦。直到那一天,2008年那中国流下泪水的一天,发生了死伤无数的汶川大地震。满目疮痍的大地之上是无数个小家的破碎、悲哀、哭泣……但是,年幼的我第一次看到中国这个“大家”超卓的行动,无数的解放军战士与志愿者在满是创伤的大地上,用血肉之躯,用不知疲倦的双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生命的大美!众志成城,血脉相连,炎黄子孙,是为一家! 那一刻,我才懂得何为国,何为家,我的心中才有了一个梦,一个愿为祖国奉献我生命的梦。
在我成长之时,我的梦也在悄然成长,而新世纪的中国亦在历史的进程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追梦途中,我与中国相伴。
当“天宫一号”遨游于浩瀚的宇宙之中,首次太空授课的观众中有我充满渴求的身影。我是多么希望能够投身于我最为热爱的航天航空事业,以我个人学识,让中国的旗帜在无垠的宇宙之中飘舞!而在我醉心于学习,向着未知的太空进发之时,中国亦在追梦的路上前行、拼搏、创造:互联网高度普及、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我想,当你拾起这个尘封的时光瓶时,我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航空队伍中自豪的一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了一份力量,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的奋斗相交融,我们的梦想怒放于时代的枝头,写就中国的春意盎然,写就中国梦的春暖花
开。这种充满哲意的联结,是千年以来“天下大同”的思想传承,是我们血脉里的团结一心,是“君子不独亲其亲,不独幼其幼”的全面小康的道德追求,是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现代化的核心。
正在展信的你,是中国梦的下一位接班人,新的一代的使命由青年的你去完成。惟愿你与我一般,让个人梦想融于中国梦,书写新的故事,新的传奇,新的诗篇!
一位十八岁的学生
2019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的,在审题立意时,要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审题】
本题材料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1954年开始,青年突击队为国家建设创造了一项又一项
奇迹。第二部分,26岁的王继才为国守卫黄海孤岛,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第三部分,王飞雪等科研青年,经过刻苦钻研,为国家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则材料的共同点是,青年只有献身国家建设才有奇迹、才有辉煌,个人奋斗只有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才有意义,才会取得成功。
立意角度:
青春献祖国,拼搏铸辉煌;
“小家”只有融入“大家”,才有意义;
个人奋斗要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才会取得成功。
素材准备: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当代青年重任在肩。广大青年必须牢记总书记谆谆教诲,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永远保持奋斗精神,将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炙热相融,努力争做新时代奋进好青年。
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3. 21世纪的我们, “为民族复兴”,现在的我们必将敢于担负重任,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
4. 我们没有上过战场,嗅过硝烟的味道。但我们的意识、思想,必须时时刻刻在打仗。这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我们要承接“五四”的接力棒,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上演到最高潮,将我们中国青年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血脉相连,将中国青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在振兴中国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5. 作为新一代的青春主力,我们应该努力唤回它。青春的旋律是亢奋激扬的,它可以谱一世华章。青春的舞姿是曼妙迷人的,它可以舞出国家富强之美。青春时代的我们,不就应该做一缕阳光,照亮唤回民族魂的路途;做一丝清风,唤醒一颗颗爱国的心。
6.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就是治理这个国家的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国家是由千千万万的个人所组成的,个人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的发展就有了强劲的动力,民族就可以永葆生机和活力。所以从这个角度又一次有力地说明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终极统一的。
7.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给无数青年奋斗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要懂得仰望星空,以史为鉴,做一名思想坚定意志扎实、无私无畏的奉献者。要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在日新月异、科技无限发达的现代社会,懂得融会贯通,将个人信仰与人民需求相融汇,将个人追求与祖国发展相结合,将个人成就与社会进步相贯通,在积极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勇于破除一切顽疾中体现青年作为,这样的青春才无愧无悔。
结构思路: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首先根据材料确定立意,然后给文章拟一个确定的题目。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论据,要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论证中要能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以一个立志报国的时代青年的身份,谈如果把个人的奋斗投身到祖国的伟大建设中去,实现自我价值。结构上可以采用层进式、并列式。最后要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
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7年创立于深圳,名称来自“中华有为”的标语,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1992年开始研发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三年后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2006年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推出新的企业标识,充分体现聚焦客户、创新、稳健增长和和谐的精神。
2010年在英国成立安全认证中心,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节能自愿协议。
2018年华为和全球领先运营商签定了26个5G商用合同,华为排名世界品牌500强第58位。
以上为华为这艘通信行业巨舰的航行轨迹。在近期采访中,其掌门人任正非深有感触地说道:“华为在全球18万员工中,研究人员就占到了45%,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左右。我们的产品做得比别人都好,让别人不想买都不行。在未来五年,我们还将大量投入研发费用,做全世界最好的网络。”
要求: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联想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创新自信与成功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乏有才能的人,能否成功的关键只在于你是否能够创新,并且敢于向别人展示你的成果。有的人们事业难以突破,因为他们无法创新;有的人才被埋没,因为他们不够自信;有的人才注定事业辉煌,登上人生巅峰,因为他们有自信,敢于创新,那么试问这样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创新可以成就事业的成功,推动社会的进步。安腾百福从传统拉面中获得了灵感,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造就了他事业的成功;蔡伦用树皮、破布、破渔网等材料发明出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他们两位都从
日常生活的发现中取得了灵感,并敢于去创造新的事物。正是因为历史上有许多诸如他们这样的人,我们的科技才得以进步,历史才得以推动。
自信也可以使人们获得成功。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相对论》一书发表后,曾有人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但他对其不屑一顾,并留下这样的话语,“假如我的理论是错误的,一个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但法国学者沃泰默却囿于定论,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予以否定,并将实验现象错误归咎于小肠神经微小无法剔除干净,所以他并没有发现促胰液素。二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说明了自信在成功中的重要作用。在你做出正确决定时,不用因为外界的否定,现有的“定论”而错失一次可以助你成功的机会。有信心,可以使人成功;没有信心,一定不会成功。
要成功,自信和创新缺一不可。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若空有自信而无创新之能,又何谈成功呢?爱迪生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可在他成功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酸泪。他尝试了上千次,因为他有自信自己能够到最适合的灯丝材料。在一次次的失败后,他终于到了当时最适合的材料-竹丝。他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并且坚信自己可以成功,他的努力最终页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伟大的成功也都印证了这个观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尽管成功不是一条坦途,但只要以创新为基石,以自信为动力,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坚信创新+自信=成功!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华为的发展轨迹,后一部分是其掌门任正非的创业感想。意在引导学生根据华为企业的历史发展与任正非经营企业的理念来思考,如“获得成功的关键”“如何才能在我们时代获得成功”等。从任正飞的言论分析可以发现,其表达的重点在对研发创新的肯定与研发创新带来的企业的自信。如果仅仅写研发创新,固然是对材料的一种理解,但未免显得单一。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华为企业的发展历程来思考,成功与创新等因素的关系。这在思维能力的要求上,就要求学生具有把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思辨能力的要求。参考立意:例如从华为的企业名称的来由与创新的关系看,可以看到国家的需要与创新的关系;从由农村起步与创新的关系看,可以看出由国情实际出发与创新的关系;从联合研发中心的建
立与创新的关系看,可以谈合作与创新;从华为的企业标识来看,可以谈创新、服务、获利、和谐之间的关系;从成立安全认证中心与签署节能协议与创新的关系看,可以谈企业责任与创新;当然也可以结合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元的思辨论证。如结合生活中事例分析,引出“合作与创新”的重要性,如生活中学习需要合作,国家研发需要合作、创新等。然后分别从合作、创新可以生成新的力量,促进我们成功;合作、创新可以取长补短,增强我们的实力;合作、创新可以引领我们用新眼光观看世界,正确认识世界等。最后,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合作、创新的重要作用等。
【素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古至今,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合作带给我们的硕果和成就。
定睛现代,中国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不是闭关锁国所带给中国的荣耀。中国现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敢于同其他国家共同合作谋发展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合作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让我们共合作、求共赢,让合作之风吹遍世界没一个角落。
国家要发展,个人要发展,继承前人成功的或者好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个继承并非照搬照抄,而是进行适当的创新,以适合自己的国情,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继承的同时进行创新,才是明智之举。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范文:唯有创新,方能长存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天下乌鸦一般黑。可孰知,这其中一些漆黑得发亮的生灵也在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改变,改革的乌鸦学会了使用吸管吸取瓶中的水,打破了投石取水的老生常谈。
其实,不只是改革乌鸦,守旧乌鸦也曾是创新者,他们改变了“乌鸦不能从细口瓶中喝到水”的传统思维,从而在各大幼儿读物中称霸一时,可是面临改革乌鸦的来袭,他们却选择了沦为一名守旧者,我想,也许这些守旧乌鸦们最后注定只能面临和诺基亚相似的结局,在改革乌鸦的狂饮中悲惨渴死。因为无论是对于乌鸦,还是自许甚高的人类,乃至世间万物,唯有永无止境地创新,方能长存。
最近《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一夜蹿红其实绝非偶然,在它们火爆荧屏的背
后我们不仅要看到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辉,还应注意到创新在这背后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前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让年轻人禁不住皱眉,确实,和西方娱乐性质的快餐文化相比,它太过博大精深,太过含蓄冗长,当身边有一个小水洼的时候,即便它还飘着浮土,还有谁愿意一颗一颗地投石取水呢,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楼飞速崛起中不断衰落。而《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出现,可以说,恰恰是为中国传统文化这汪清水创造性地接上了便利的吸管,通过精选片段,搬上荧屏增加其观赏性,拉近了现代人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令老树在车马喧嚣,霓虹满街中着上了灿烂的新花,让新时代的我们依旧能生活在它的庇荫之下。
正如穆勒所言: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人类不断创新,在崎岖中不断进步的历程。我们所艳羡的每一段璀璨文明无一不是经过漫长的改变,革新而得来的,中华民族已经受够了固步自封带来的苦难,百年以后的今天,不愿再重蹈覆辙的我们唯有坚持不懈地为其添加新的内容,丰富其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可能不断地迈步向前。
世界万物,唯有永无止境地创新,做出改变,方能长存。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的也我们不断地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够让其长久流传,泽被后世。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漫画类的材料作文题。漫画类的材料作文首先要清楚准确地描述画面,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漫画,把握漫画的核心内涵。
审题:这则漫画有两部分,漫画左图中改革乌鸦用吸管喝水,右图守旧乌鸦用往杯子中投石子的方式喝水,并且非常地疑惑。漫画表现改革乌鸦与守旧乌鸦的对比。揭示寓意时准比较点,赞成改革乌鸦突破常规,懂得创新,批判守旧乌鸦循规蹈矩、墨守成规。
立意:在当今社会,要有改革乌鸦突破常规,懂得创新的精神,推动改革向前发展,批判守旧乌鸦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思创新。
相关素材:1、名言:
(1)、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2)、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3)、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海尔集团
(4)、不创新,就死亡。——艾柯卡
(5)好的东西往往都是很难描述的。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马云
(6)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李四光
2、人物:
(1)袁隆平,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哥白尼的“日心说”,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3)牛顿,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4)齐白石,本是个木匠,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地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的风格再度变化。据说,齐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仍然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为成熟,形成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3、诗句:
(1)《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2)《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少年说》清·梁启超
惟进取也故日新。
释义:只有不断的进取,才有不断的创新。
行文结构:文正开篇解读漫画引述材料,提出观点:唯有永无止境地创新,方能长存。主体部分运用《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创新蹿红,论证观点,接下来联系中国的现实用事实论证创新带来的发展。结尾紧扣观点进行升华。
范文:唯有创新,方能长存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天下乌鸦一般黑。可孰知,这其中一些漆黑得发亮的生灵也在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改变,改革的乌鸦学会了使用吸管吸取瓶中的水,打破了投石取水的老生常谈。
其实,不只是改革乌鸦,守旧乌鸦也曾是创新者,他们改变了“乌鸦不能从细口瓶中喝到水”的传统思维,从而在各大幼儿读物中称霸一时,可是面临改革乌鸦的来袭,他们却选择了沦为一名守旧者,我想,也许这些守旧乌鸦们最后注定只能面临和诺基亚相似的结局,在改革乌鸦的狂饮中悲惨渴死。因为无论是对于乌鸦,还是自许甚高的人类,乃至世间万物,唯有永无止境地创新,方能长存。
最近《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一夜蹿红其实绝非偶然,在它们火爆荧屏的背后我们不仅要看到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辉,还应注意到创新在这背后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前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让年轻人禁不住皱眉,确实,和西方娱乐性质的快餐文化相比,它太过博大精深,太过含蓄冗长,当身边有一个小水洼的时候,即便它还飘着浮土,还有谁愿意一颗一颗地投石取水呢,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楼飞速崛起中不断衰落。而《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出现,可以说,恰恰是为中国传统文化这汪清水创造性地接上了便利的吸管,通过精选片段,搬上荧屏增加其观赏性,拉近了现代人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赋予了它新的生命,令老树在车马喧嚣,霓虹满街中着上了灿烂的新花,让新时代的我们依旧能生活在它的庇荫之下。
正如穆勒所言: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人类不断创新,在崎岖中不断进步的历程。我们所艳羡的每一段璀璨文明无一不是经过漫长的改变,革新而得来的,中华民族已经受够了固步自封带来的苦难,百年以后的今天,不愿再重蹈覆辙的我们唯有坚持不懈地为其添加新的内容,丰富其表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才有可能不断地迈步向前。
世界万物,唯有永无止境地创新,做出改变,方能长存。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的也我们
不断地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够让其长久流传,泽被后世。
【点睛】
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袁枚《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②近日,一份“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百强高中名单”消息在网上热传,昨天下午,教育部发布声明辟谣,教育部及其相关司局没有开展过全国百强高中、高中排行榜等类似评选和排名活动,也没有发布过此类信息。教育部认为,普通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国民素质教育,在全国13000多所普通高中学校中选出100所或几百所进行排名,不利于基础教育科学与公平发展。
③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说:“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或体会?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脱离材料含意:不少于800字.
【答案】如苔花般绽放
当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唱响《苔》这首小诗;当孩子们用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出了生命的真谛;当亿万中国人为一首只有20字的小诗而热泪盈眶。我深深地知道,这首诗它肯定戳中了大家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自此它不再是袁枚先生孤
芳自赏的作品;现在它面对的芸芸众生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的!我们之所以被深深地触动,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田里都生长着一片苔藓。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苔藓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它很难得到阳光的青睐。但是,它并没有自暴自弃,因为它知道,自己虽然无法选择生长地,但是它可以选择与命运抗争,努力生长,也可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它坚信,天底下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山岭上的植被,既有挺拔的乔木,也会有匍匐的小草。乔木享受着阳光的普照,而小草却生长在它的阴影下,尽管活不成乔木般的俊秀,但小草并不会因为弱小而放弃展现自己的青翠!它一直都在努力地象苔藓一样活成自己的样子。
我们来自偶然,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更也无法确定自己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活。既然来到世间,便要努力地活一遭才不辜负造物的恩赐。尽管有的人生在平民家,尽管有的人只能在乡村里生活,但是我们也可以象苔藓一样,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世间万物,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小松希冀长成凌云木,花儿希望能百日红,雏鹰希望搏击长空,凡夫俗子希望成富翁,有志之士希望成为栋梁……
同样,苔藓也有一个梦,它希望能象牡丹那样盛开。我们不知道,苔藓为了开花,要付出多
大的努力和坚持。但当我们看到“如米小”的苔花出现在眼前时,还是深深地被感动。尽管它不象牡丹花雍容华贵,但是它有独特的朴实无华,那是它用自己的生命绽放的花,那也是一种高贵无比的花。
苔藓,一种极其普通毫不起眼的生物,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连太阳也照不到,但却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却可以和牡丹媲美。在它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不管多么渺小,多么平凡,多么卑微,我们都不能够小看自己。只要我们有梦想有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我们就能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平凡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但愿我们心田的那一方苔藓能够长盛不衰,但愿我们也能象苔花般绽放。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教育、公平等内容,
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
材料主要有三则。第一则材料是袁枚《苔》,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苔花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鼓励人们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努力,不要放弃。第二则材料,主要讲一份“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百强高中名单”消息在网上热传及引起的反响,基础教育应该科学与公平。材料三,主要是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强调教育机会是公平的,教育是为了提升能力等。可以选取其中一则材料分析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
参考立意:从苔藓“开花”的角度来看,考生可以就“平凡与伟大、梦想、追求、自强、坚韧”等方面进行立意。同时苔藓的开花显示了青苔自己的行动与作为,倘若没有行动,没有实践,青苔永远不会受到他人的赞美,可以从“实践”“行动”方面立意。从苔学牡丹的行为中可以看出
“学”字很重要,因为有榜样才会有方向,在榜样的激励下,青苔才有勇气开出自己的“花”来,考生可以谈“榜样的力量”“选择目标的重要性”。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可以从教育的目的、公平、平等等方面立意。也可以综合三则材料,从相信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让乐观自信之花盛开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等角度立意。
行文结构:如结合材料分析,引出话题“平凡中的伟大”,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蜜蜂、黄牛、平凡的工作人员等分析,得出“平凡充实自己的灵魂,让生命更具有意义与价值”。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阐述,如平凡之人应有一丝不苟的态度,亦显伟大;平凡之中应有不慕名利的品质,亦显伟大;平凡之人应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亦显伟大,是他们的追求卓越的精神成就他们自身的伟大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墙角的花儿生就平凡,却用自己的努力开出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平凡之人,全心全意做好力所能及的平凡之事,却在这平凡之中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素材】
既然,你是一只飞鸟,那么就不要羡慕游鱼的大海蔚蓝。因为,天空需要你的点缀;既然,你是一株小草,那么就不要羡慕大树的挺拔伟岸,因为,大地需要你的渲染;既然,你是一涓细流,那么就不要羡慕大海的阔大深沉,因为,幽谷需要你的欢腾。
平凡,是宠辱不惊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平凡,是去留无意里,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李白。仍然,怀揣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洒脱,以酒为乐,纵情天地。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千秋文章传世。在不被赏识的平凡里,这个何尝不是一种伟大呢?
平凡,见证着伟大。所以,我们不必去刻意追寻伟大。世上,太多美好的故事都有着平凡的主角。
并不是每只鸟儿都能飞上蓝天,只要你努力过,你便拥有了自己的蓝天!平凡的世界,凝聚着平凡却又真挚的情感,这也能让你的平凡,成为一种伟大。
有一种力量叫做乐观,希望大家都能像懒羊羊那样乐观,简单而开心的生活,换个方位,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美;深呼吸,原来阳光的味道真的很神奇,它会带给你无尽的力量,去战胜所有的困难,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只要有乐观,你可以向生命宣战!
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普及教育”,“要淡化选拔意识”,“要做一个园丁,培育好每一朵花。”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
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点睛】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