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空气有质量吗》教学反思(一)
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巩固了空气的特征何作用,在学生说到空气也是有一定质量的,我就引入了本课的学习,在我的示范指导下,孩子们把天平进行了组装和调试,在大家动手操作时,就对天平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虽然在拼装时,有个别小组会出现意外情况,但根据之前的上课纪律口令的约束,基本上还是能按要求完成。
接着,我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步骤要求,口述实验操作,根据孩子们的补充,基本上大家对实验操作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我请同学上台来进行操作演示后,大家都进行了实验步骤的进一步规范,有助于之后的小组合作实验。
 本课在小组实验操作时,虽然出现了个别小组的孩子,弄撒绿豆的情况,但我觉得实验本身就是存在一定的失误性,让孩子们进行直观感知,通过实践操作理解,会有一个更深的直接体验与认识。在孩子们做完皮球与绿豆的观察实验之后,我请小组代表进行了实验汇报,希望通过小组汇报的锻炼,让更多的孩子能站上讲台来,自信地汇报出小组实验的结果。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知,我用电子称称了绿豆的重量,为大家呈现了一个更直观的数据,
孩子们都很惊奇,然后我们又利用了乒乓球来进行对比实验,一起总结了我们的发现,这对于孩子们也会是一个有趣又难忘的课堂。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科学《空气有质量吗》教学反思(二)
《空气有质量吗》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最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四节课内容,本课是被当作一个可被学生接受的质量概念的启蒙在使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和别的物质一样都有重量。(严格意义上来说质量和重量是两个
不同的物理量,两者有诸多差别,但在地球引力之下,两者却是等值。本文暂且以地心引力为前提,即质量等同于重量。)从而认识空气是一种物质。为了能够让课堂有"味",孩子便于理解及让孩子有足够的实验探究时间,我将本课的活动圜绕"空气有重量吗"展开,首先直接让学生通过课题猜测空气是否有重量,再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想法,从而去建构有关的科学概念。从课程的类型来分本课的优势知识类型为陈述性知识,通过实验的方法理解空气是有重量的,而且比较轻。

课后与组内有经验的老师讨论及综合学生学习效果,发现虽然用心准备课堂,两个班级上课不断调整教学步骤,改良教学设计,但仍有诸多问题,现我将结合三年级两个班级上课的情况做如下反思∶

一、课前备好课,灵活使用教具
科学科目不同于人文学科课堂,没有实验的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只有在实验中探索、发现,获得认知,体验大自然的奇妙才是最真实、可靠的,也是孩子最喜欢的课堂。
《空气有质量吗》这一课的实验材料非常多,而且天平需要自己组装,对于我这个动手能力还不够强的老师而言,特别是探究实验类型的课,拿出的教具如果引发学生思维的混乱那就适得其反了。所以,我在选择教具上,是依据教材中的小天平进行改进,因为教材中的小木棒太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适于小组活动 ,所以选择了实验室中的杠杆尺作为天平的杆。在第一次课堂上用气球,当我在一班上过课后发现,在充气后天平的变化并不明显,反而使学生模糊了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一概念。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一个可能是因为气球里面的气不够多,另一方面可能是气球本身比较轻,受空气浮力的影响,导致结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在第二次上课时我改用了皮球,一方面皮球中可充的气多,另外也去除了空气阻力产生的影响。这一次实验的结果明显,也能让孩子直观地体验到空气有重量的结论。

二、不断探索研究,积聚教学智慧
虽说上了两次,但每一次每个班级的情况很不一样,所以教学的预设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课堂反应,这才是课堂能真正出彩的地方。
科学《空气有质量吗》教学反思(三)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通过《认识一袋空气》一课观察过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是无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气体. 对于空气有没有质量(学生常说重量)并没有认真思考过,但是根据生活经验会有他自己的想法,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在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一课中,学生对天平这种测量工具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天平的倾斜可以反映出轻重,这是本课主要实验的基础,基于轻重的判断学生才能论证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在这节课中需要讲解怎么使用天平,可以用生活中秤砣的例子来导入,但在本节课中,调整天平平衡的时间耗费过多,导致实验效果不好,在实验步骤设计上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