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验。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垒然,传为所葬处。[1]
这是潮汕地区地方正史唯一的记载,更多“虱母仙”的事迹,几乎全是民间传说
说是他又名何野云,原是一名生于元末、活动于明初的道人,本名叫邹普胜,精通玄学,善卜天机。元末时下山参加了红巾军陈友谅的队伍,和朱元璋率领的、刘伯温当军师的起义军,互相争夺天下。后陈友谅兵败之后,邹普胜就看淡仕途,云游各地。隐姓埋名,取野鹤闲云之意,自名为何野云,以其青年时期所习天文、地理、土木建筑技术谋生。明洪武年间,何野云从江西徒步到潮汕,隐居海阳县、揭阳县、潮阳县一带。流传为民间做了许多好事,还替人看风水,治病,教潮人制作日常为"虱母仙"。羽化后世人尊称其为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龙爷。
“虱母仙”在潮汕的传说,无法具体统计其数量,因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类型的“虱母仙”传说,映射出潮人不同的文化心理:
一、替人建寨门看风水,反映潮人对地理风水学说的笃信
“虱母仙”在潮汕的诸多传说,十之七八是关于替人看风水的传说。
著名的传说有设计建造潮阳仙城寨。相传“虱母仙”亲自详细勘测地形,设计一百方墙筑接,围成一个圆形
的城寨,以永保仙城村安宁。可惜由于邻村有心术不正之人产生嫉妒之心,跑到官府
103
文化广角
告密,说“虱母仙”建此城有谋反之心,城建至九十九方时被勒令禁止,至今没有补上。即便如此,此城地理风水还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乡民从此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虱母仙”的功绩,特将寨名命名为“仙城”,即今天的潮阳区仙城镇。仙城镇现在还建有“虱母仙”纪念馆。
流传“虱母仙”设计建寨门的还有:潮阳“山门村(今文光村)”只建“一半山门村寨门”的传说;
潮阳贵屿镇凤港村及河溪镇“欹寨门”的传说;
棉城镇陈厝沟古“塌肚门楼”的传说;揭阳白塔镇马坑村择“苍鹰孵蛋”地建村的传说;
揭西京溪园镇“骏马卧槽”地建寨的传说;揭西仙坡乡“浮水莲花”地建寨门的传说;揭西西园镇月眉村“圆月亮”地建寨门的传说;
潮南沙陇建石门斗寨门的传说;潮阳东波村“鲤鱼脐”地建寨门的传说;潮阳市溪鱼市建“踏头(水关门)”的传说;揭阳地都乌美村建“矮寨门”的传说;揭阳炮台镇桃山村建“红门楼”寨门的传说;潮阳陇尾村建寨城和寨门,被尊称为“陇尾老爷”、建庙宇祭祀的传说;
揭阳榕城区“左林右泉,前溪后山”建“破门楼郑”的传说;
潮州登塘建祠堂“只出壮丁,不出贵人”的传说。
普宁流沙西陇村建寨门“日出千灯”的传说等。
流传“虱母仙”看风水择墓地的有:
普宁燎原镇光南村铁山砰硼地山“美人献花”地修墓传说;
桑浦山坡林狮子剔牙风水的传说;潮阳沙陇白宫仔村火地龙修墓传说;
潮阳兴陇鸬鹚地修墓传说;桑浦山“拍碰坟”修墓传说
桑浦山海洋峰“关爷看书”修墓传说;潮州沙溪修墓传说;
潮阳金溪蔡氏象地修墓传说等。
潮汕民间,对“虱母仙”的风水术津津乐道,崇拜得五体投地。这是有原因的:
其一,古代潮人聚族而居,乡村大多由同姓家族聚居而发展成寨子的,建寨立门可以藏风聚气,繁衍子孙,发展事业。而且潮人建筑特别重视“天人合一”,故建寨门“请先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其二,“受江西和福建两地风水学说的影响以及宋明理学在潮汕的传播,特别是朱熹出于礼制目的而倡导的葬说,无疑促进了潮汕地区民风对墓葬的崇尚。”[2]
其三,“潮汕地区人多地少,再加上对丧葬的迷信,如尽人伦孝道,以死者入土为安,使其魂灵得以安宁,拥有一方好的墓地还能荫庇后人富贵腾达的作用。”[3]
以上原因,对诠释“虱母仙”的风水传说在潮汕广为流传的现象相当有说服力。另一重要原因:
即第四点,“虱母仙”是带有“仙气”的人物,从宗教的角度他代表着“神明”;从文明的角度他代表着来自中原地区的“优秀”文化。
二、教潮人制作日常用品、食品,反映潮人对来自中原地区的优秀先进文化的崇拜与接纳
普宁流沙西陇村的灯笼制作,闻名遐迩。相传是“虱母仙”云游至西陇村,受到村民们热情接待,并受邀设计寨门。为了兑现“日出千丁”的承诺,教会村民们制作灯笼。潮语中,“丁壮”的“丁”与“灯笼”的“灯”同一读音。
普宁豆干(豆腐)是潮汕民众小吃名品,相传是“虱母仙”云游至燎原镇光南村,为陈氏二世祖
产力水平,是中原地区先进技术传播至潮州、并与潮地优质水土的相结合的成果。这些传说,也正反映潮人对来自中原地区的优秀先进文化的崇拜与接纳。
三、“虱母仙”传说,宣扬因果,既反映潮人精明过度的心理,也反映潮人对真善美的追求
关于“虱母仙”的每一个传说,几乎都劝善罚恶,戒贪自律,宣扬因果。史书载:(“虱母仙”)至潮为人择地而多不扦穴,听人自得之。也就是说,“虱母仙”为潮人建寨门修墓地,工程开工之后,尊重邀请人意愿,根据其意愿择址。“虱母仙”通常会询问主人的意愿,一般会有两个选择,如“日出千官,还是三年一贵?(光南村传说)”;如
而不尊重“虱母仙”、欺骗“虱母仙”乃至为非作歹者,往往自有报应。
“虱母仙”的传说在潮汕民间的广泛流传,脍炙人口,正是潮人对这些传说所蕴含的思想的认同。杨健先生说:“衡量一个汉人的重要标准,即是他是否敬畏天地、深信因果、信守孝道,如果三样都没有,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汉人”[7]而潮人普遍地具备这三个特点。
四、“虱母仙”的传说,充满灵异彩,反映潮人对神明的虔诚及对超凡能力的向往
“虱母仙”的传说中,“虱母仙”的仙衣上那些“虱母”,随时都变出什么好东西来;随意指点,新建寨门便能保佑合乡平安财丁兴旺;随手一凿,便泉水汩汩;随地一坐,便是风水宝地;而且能够预
105
文化广角
知未来,趋吉避凶。“虱母仙”这些灵异的超凡能力,再加上对潮人的友好关怀为民造福,自然引发潮人对其虔诚膜拜,潮汕多地民众自发建有祭拜他的神庙。其实,只要传说中对民众有恩惠的神明,潮人几乎都虔诚信仰。“潮人崇拜的诸神中,最多的当然还是全国共有的神。”[8]“在民间村社小庙中,多供奉与家庭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神。”[9]“潮汕的原住民多是海民和山民,他们靠打鱼和狩猎为生,危险性和偶然性都很大。”
[10]
“大量男子冒
死过洋,到东南亚一带谋生,在海上飘流,九死一生。”[11]“由于潮人来自中原,他们离开了已经生活习惯了的故土,同时也离开了他们世代感到安全和顺畅的熟人社会,进入一个陌生的新世界。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仿佛到处充满了敌意和危险。”
[12]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潮人对神明的虔诚是出自对平安的祈求,对超凡能力的向往是出自对改变现状的渴望。而传说中的“虱母仙”恰好能满足潮汕民众的心理愿望,故潮汕大地到处流传着他的传说。
五、结语
“虱母仙”的传说,实是一个个助人为乐的故事,“虱母仙”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帮助潮人实
现“合乡平安”“财丁兴旺”,“虱母仙”故事的流传,体现了潮汕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虱母仙”,“德泽在民间”![13]参考文献:
[1]周恒重,清:《潮阳县志•卷十三•虱母仙》,出版者:潮阳县政府教育科,1942年。
[2][3]林璧荣.:《潮汕明清墓葬风水浅说》,载《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公元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4]杜松年:《潮汕大文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
[5]杜松年:《潮汕大文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页。
[6]曾秀斌:《虱母仙的传说》,出版者:广东省揭阳市民俗博物馆,2007年,第9页。
[7]杨健:《永远的黑白》,《南方周末》,2010年9月30日第21版。
[8][9]隗芾:《潮人,真潮人》,汕头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7页。
[10][11][12]隗芾:《潮人,真潮人》,汕头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6页。
[13]谢逸豪:《虱母仙的传说》,出版者:广东省揭阳市民俗博物馆,2007年,第4扉页。
(上接第97页)的爱国力量。他在《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表明了他誓死明志以及舍生取义浩然正气的君子人格。他在就义前所写的绝笔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首诗正是文天祥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文天祥生平的诗作,充分地洋溢着对敌人的恨、对祖国的爱,其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概。他坚持抗元救国和坚贞不
阴识屈的行为,无不体现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参考文献:
1、《天祥公史传(生平)》2015年7月出版《玉林文氏族谱》p82~p108
2、《天祥公、升公遗翰》2015年7月出版《玉林文氏族谱》p108~p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