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祭灶日有什么含义_小年祭灶是怎么来的整理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小年”祭灶日有什么含义_小年祭灶是怎么来的,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名目
    “小年”祭灶日
    祭灶的由来
    小年夜由来
    “小年”祭灶日
    依照中国的传统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之所以如此称呼,唯恐是由于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秦或序曲罢!
    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四周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佛龛神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言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利”,横额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们把灶王爷恭尊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从前北京,每逢到阴历腊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油盐店、杂货铺、南纸店、百货摊都以代卖“灶王爷”。这种要木版水印的神像,大多来自华北的“版画之乡”天津杨柳青。那和气、肃穆、善静的灶王爷、灶王奶奶盛装端坐,给人们以庄重的感觉。
    每年一度,人们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不能说“买”)来代替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熏火燎了陈旧不堪的旧灶王像。这好像是在向人们预报,(除夕)立刻就要来到了。
    给灶王爷、灶王奶奶奉上的供品,不须用鸡鸭鱼肉、干鲜果品之类,更不须用牛羊三牲,只须一些“糖瓜“(用麦芽糖制做的像鸡蛋大小的瓜状糖块)就可以了。稍讲究一点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莲子八宝饭,他老人家就会更心满足足。灶王爷骑的神马,还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俗云“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上天”,这天人们称它为“祭灶日”。在北京,这一天晚餐之前,每家家长都要先用糖瓜在灶门前烤化,然后抹在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咀唇上。即使灶王爷不馋,人们也硬要把烤化了的糖饴放在他老人家的嘴边,看业灶王爷贤伉俪都是喜爱吃甜食的。至更尽时分,家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燃放鞭炮,举家男子罗拜,祝以抑恶扬善之词,送灶王爷上天,去向玉帝启秦人间一年之善恶,而妇女不能参拜,只于内室扫除炉灶,燃灯默拜。
    其实,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礼记·月令》云:“祀灶之礼,设主于灶径。”灶径即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者。那时祀守被列为五祀之一。《战国策·赵策》云:“复涤侦谓卫君日:臣尝梦见灶君,”唐罗隐送灶诗亦有“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可见两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礼,且历代相沿成习。今日,50岁以上年纪的人,也许少有没祭拜过灶王爷的吧。
    返回名目
    祭灶的由来
阴识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 胶牙饧 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观察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今,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亲密的关系。由于,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
带着一家人应当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期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洁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返回名目
    小年夜由来
    小年夜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夜。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南京地区是正月十五,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的结束。中国各地小年夜日期是不一样的。在历史上,年前有四个比较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
    在宋代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小年夜和拜灶神合并成小年夜,放在了农历十二月廿四。在清代的时候又发生了转变,由于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是满族祭祖的日子,因此清皇室规定,农
历十二月廿三日是小年,随后渐渐推广。因此在北方地区的小年夜就变成了十二月廿三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变成了十二月廿四日,江浙沪一带保持原来的日子。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头,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约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头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城区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地区,这是由于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进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
    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返回名目
“小年”祭灶日有什么含义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