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的传说和习俗故事
传说故事
灶君传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
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
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
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
“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灶君本人,早期
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很多说法。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
善恶的司命之神。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
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
《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
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
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
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
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
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两旁贴有“上
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传说灶王
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
玉帝汇报这个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听后再将这个家在新的一年应
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个天,
人们要“祭灶”,祭灶时要陈设供品,香烛,供品中最突出的大多是
是糖瓜,晋北地区则习惯用饧,(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有“二
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吃后嘴
被糖、饧粘住,让灶王爷甜甜嘴,上天说好话,不向玉帝说坏话,免
生是非。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
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
来烧掉。
民间习俗故事一
祭灶
送灶习俗在中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阴识
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
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不过扁的,像一
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
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
‘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
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
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
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
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
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
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
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
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
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
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
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传统民间诸神中,灶神
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
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
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
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
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
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因为各地风俗不同,传统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
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
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个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
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