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综合问题探究
结构图解
主题思想
《短歌行》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围绕“忧思”抒情言志诗人面对短促的人生抒发了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积极进取、延揽贤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
《归园田居(其一)》
这首诗叙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官场的厌恶和抵制,也表明了诗人不甘于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甘于安贫守拙的清白之志。
重点难点
【重点1】《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你认为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
(1)①人生苦短之忧。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个“苦”字,其忧惧心态毕现。
②贤才难求之忧。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恰当地表现出诗人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的情态,感情真挚。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则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③功业未成之忧。曹操此时已五十多岁而一统天下的大功未成,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
就一番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所以诗人最后还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
(2)作者将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总之,这首诗的情调是苍凉悲壮、积极向上的。
【重点2】如何理解《归同田居(其一)》起首四句中的“韵”“性”和“误”字?
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可以说是诗人对过去三十年生活的总结。“韵”“性”,都是指人的品格与精神气质。“适俗韵”指适应世俗的情趣,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本领,这是诗人未曾学会的。诗人真诚率直,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内在的相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又是伏笔,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有不得已。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即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诗人不得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个“误”字,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因误入官场而悔恨交加的心情。
【难点1】《短歌行》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是在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
这首诗创作于宴飨宾客之时。从起首“对酒当歌”一句,可见这是一场盛大
的筵席。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两句,诗人借酒浇愁,情绪低落到极点;接下来“青青子衿……鼓瑟吹笙”,转到对人才的渴慕上,似乎是诗人有意自我排解,自我振作;随后“明明如月……不可断绝”却又回到“忧”上来,似乎是天上皎洁清冷的月亮又触发了他的愁思;“越陌度阡……心念旧恩”接续前面对人才的渴慕;最后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
田园风光的诗从以上简要分析来看,诗人将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到诗歌的结尾处,才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已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驱散了此前萦绕在心头的忧思愁绪。
读整首诗,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心胸肝胆:写忧思,自然随意,反反复复,写得无处不在,难以排解,
让人产生共鸣;写斗志,头角峥嵘,完全是豪杰气象,又非他人所能比,结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何等有气魄!
【难点2】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美在哪里?诗人着重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景物,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诗中描写的一切,都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些描写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全诗的构思安排颇为精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示出主人生活的简朴。虽无雕梁画栋之富丽堂皇,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这是近景。
“暧瞹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宁静安谧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彩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这景象太过于清静,似乎少了一点生气,但诗人没有忘记这点,“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幅美好
的田园画不是一下活起来了吗?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狗吠深巷中,鸡鸣
桑树颠”,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淳朴、幽静的田园景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观点争鸣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无奈的妥协和投降的意味,是知其不可而求其次的做法,不应该拔高他归隐的意义。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请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观点一】陶渊明深知官场的黑暗,故选择了退守田园,以诗酒自娱,追求自由和本真,而不是选择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本身就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归隐值得肯定。
【观点二】古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无不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才是真正的有志之士。陶渊明的归隐,带有“明哲保身”的成分,故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不宜拔高。
【观点三】儒家知识分子信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观。陶渊明出仕,说明了他对知识分子使命的认识;退守本真,追求自由,并在艰难的生活中始终如一,这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遭遇“穷”境时高尚的道德情操观。
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特
《短歌行》
1.言志、抒情相结合。
言志是这首诗的灵魂,它加强了诗作的内容,决定着诗作的主旨,使之更为深刻。本诗的抒情性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加强作品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2.语言简约而含蓄。
其一,本诗有两处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并有两处化用了典籍中的语句,从而表达了复杂的思想内容,使得诗作更加精练含蓄。其二,大量问句的运用,
如“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可依”,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使诗味更加蕴藉。其三,本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平仄韵脚交互使用,句式齐整,音调和谐,在视觉、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3.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诗中大量运用比喻、引用、用典等手法,使行文摇曳多姿。诗人用朝露比喻人生的短暂,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都出自《诗经》,诗人引古论今,婉转地吐露了思贤若渴、广纳人才的心情,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和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
《归园田居(其一)》
1.白描手法的运用。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白如话,但却能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
2.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八句,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的乡村图景,很富有生活气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是陶渊明归隐后生活的实境,但更是他追求恬静生活的心境,实境与境浑然一体、水融.
3.形象贴切的比喻。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场的人比作“羁鸟”“池鱼”,不仅形象贴切,而且蕴含了强烈的感情彩。
4.语言朴素自然。
狗吠深巷中……"等句像是诗人随手写来,不着修饰,却明白如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