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
作者:***
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5期
        摘 要: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思想主题上,他的诗歌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善于从平凡事物中营造出不平凡的意境,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并且他的诗含蓄深厚,意境深远。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思想主题;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127-02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国家分裂,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在这一动乱时期,我国涌现出嵇康、刘玲、谢灵运等一大批杰出诗人,而陶渊明则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陶渊明因厌倦官场的黑暗与浮华,毅然归隐田园,过起了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并以此为素材,创造了大量优秀诗歌,开创了田园诗,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之前的中国古典诗歌相比,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
        在动荡不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文人生活糜烂,意志消沉,老庄道学兴起,文人多纵情山水,以逃避现实,于是玄言诗和山水诗开始盛行。而另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深感官场黑暗,于是弃官归隐,寻求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最典型代表,他的田园诗在思想内容上充分反映了这一现状。
        (一)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作于作者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之后,因此这些诗主要表达了田园风光
的美好,田园生活的乐趣,反映了作者冲破藩篱后的怡然自得的心境。这是陶渊明田园诗最主要的主题。例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立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首诗道出了作者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描写了乡村风光的美好和田园生活的恬淡,以及诗人对上层生活的厌恶,表明了他从此退隐并不再出仕的决心。而陶渊明的另一首诗《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更成为千古名句,集中体现了作者归隐后的喜悦和怡然自得的心境。
        (二)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
        辞官隐退之后,陶渊明开始了田园生活。农业劳动是辛苦的,但诗人却沉浸其中,享受着精神上的愉悦。他习惯于在优美静穆的自然环境下躬身农耕,与周围农民交往,逐渐产生了一种热爱农业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例如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中的第一首:“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鸟■欢新节,泠风送馀善。”抒发了诗人第一次参加农业劳动的喜悦之情。而《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光理荒秽,带月
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虽然此诗透露出农耕生活的辛苦,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劳动的热爱,表达了作者远离官场后心境的愉悦与满足。
        (三)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年轻时曾有儒家“治国齐家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但是后来,诗人几次出仕都未能实现其政治理想,他转而辞官隐居,独善其身。陶渊明因对现实生活不满,因此憧憬着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他的这一思想在《桃花源诗并记》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其中“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这几句诗表达的是村人相互砥砺从事劳动以及他们的友善态度和自由自在的精神风貌。“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这几句说的是春蚕丰收了,秋天庄稼也成熟了,但再也不用向官府缴税了。虽然人们之间不能够互相来往,但却可以听到临近人家鸡鸣狗犬的声音。“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恬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从这几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边走边唱的高兴情形,老人们到处游玩的欢喜之情,人们生活是如此高兴快活,无忧无虑。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
        陶渊明的诗歌虽然非常卓著,但是在他在世时,却没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唐代,人们才逐渐注意到陶渊明的诗,他的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唐代的王维、孟浩然以及柳宗元等著名诗人都受到了陶渊明诗歌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而他的田园诗,更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渊明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
        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千古流传,这与他诗歌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南北朝时期的宫廷诗人多讲究华丽的辞藻,而陶渊明的诗歌则风格迥然不同。陶渊明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他所过的是朴素的农村生活,每天所目睹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这些都要求他尽可能地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语言和白描手法来进行诗歌创作,这促使陶渊明的田园诗逐渐形成一种平淡自然的风格,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没有奇特的意象、瑰丽的辞藻和艳富的想象。陶渊明诗歌的魅力,全在于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和感情力量。陶渊明的诗歌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之美。正如苏轼所说,陶诗“质而实绮瘤而实腆”,这表明陶诗在诗平淡之中有无限的风采,简练之中有浓厚的情味。这是陶渊明田园诗在语言上的特点,也是其不朽魅力所在。
        (二)陶诗善于从平凡事物中营造不平凡的意境,开创了诗歌的意境美
        田园诗常常从自然平凡的景象、生活中取材,然后再通过诗人的加工和组合会呈现出新的意境,给读者以独特的美的感受。陶渊明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开掘出不平凡的意境,所以他的田园诗就有着很好的意境美。例如“旧人室内睹,荆薪代明烛”。《归田园居》(其五)中的这句诗,所描写的虽然是一束荆条,但这一束照明用的平常荆条,一经诗人之笔,却展现了亲友乡邻之间其乐融融的氛围,增强了他们欢聚谈笑的生活气氛。这一气氛的形成,得益于诗人甘愿辞官归隐,躬耕田野,坚守精神家园的高尚品格,是诗人独到的生活体验的反应。“弊庐蔽床席”这句很简单的诗句,仅仅通过“床席”二字,就具体细致而又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生活情形,写出了诗人安贫和节俭的品格,这句诗看起来平凡,实际上却极不平凡,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安贫乐道、超然洒脱的情怀。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而朴素,但却不平凡。因为他的诗在朴素中展现出一种绮丽和独具。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大多平淡无奇,但是这些极其平凡的事物一经诗人的笔触,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不平凡,给他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如“凄凄岁暮风,黔黔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浩已洁”。这几句诗,诗人在毫不经意之中刻画出了下雪的时候一切微妙的感受,并体现出了一种人与自然相融相通的和谐。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陶渊明诗歌中的景语几乎都与他诗中所描写的思想感情紧密地
田园风光的诗融合在一起,通过这一融合,一种极不平凡的思想境界就展现出来了,让人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
        (三)陶诗含蓄深厚,意境深远
        陶渊明的田园诗一般只描述平凡事物和具体形象,然而却表达了诗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情感。陶渊明的田园诗可谓含蓄深厚,他往往将写景和抒情有机组合起来,使之融会贯通,他虽然描绘的是普普通通的事物,然而表达出来的确是高于世人的感情。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等诗句,极为含蓄而深厚,简直可以说达到了化境。正因为如此,陶渊明田园诗的意境又极为深远。陶诗所写之景虽然平淡无奇,但是他却不拘泥于所看到的实有景象,而是将自己的心境与所目睹的景象联系起来,使他们相互融合。他所写的都是意中之境,他的诗作,只是简笔勾勒出景物的轮廓,求神似而不求形似,通过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情感外化到自然景物之上。他所使用的是以意造景的手法,即通过将自然景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使其与人的生活以及感情相融合,做到情与景的相互渗透,创造出一种“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高远境界。
        结语
        陶渊明作为中国最杰出的古典诗人之一,他的艺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陶渊明的田园诗是陶渊明最经典的诗歌作品。他的田园诗反映了他独到的生命体验和高尚的情怀,抒发了他洁身自好、陶醉于自然之中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他的田园诗,无论是从思想性上看,还是从艺术性上看,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学价值很高。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张今歌,赵圆圆.陶渊明田园诗不朽魅力之探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2]郭改芹.试析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风格及思想内涵[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
        [3]张转梅.浅评陶渊明的田园诗[J].文史,2010,(8).
        [4]柴树臣,张立杰.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J].河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