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节⽇⼩知识
  端午节(农历五⽉初五),⼜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端午节源⾃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节⽇⼩知识,欢迎借鉴参考。
  端午节的节⽇⼩知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初五⾃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哀之,每于此⽇投五⾊丝粽⼦于⽔中,以驱蛟龙。⼜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体。那时,恰逢⾬天,湖⾯上的⼩⾈⼀起汇集在岸边的亭⼦旁。当⼈们得知是打捞贤⾂屈⼤夫时,再次冒⾬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们荡⾈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赛龙⾈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谁⾔,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冤。”
  迎涛神,此说出⾃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亲溺于江中,数⽇不见⼫体,当时孝⼥曹娥
年仅⼗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七天,在五⽉五⽇也投江,五⽇后抱出⽗⼫。春秋时吴国忠⾂伍⼦胥含冤⽽死之后,化为涛神,世⼈哀⽽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这种说法来⾃闻⼀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图腾祭祀的⽇⼦。其主要理由是;(⼀)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投⼊⽔⾥常被蚊龙所窃,⽽竞渡则⽤的是龙⾈。(⼆)竞渡与古代吴越地⽅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以像龙⼦”的习俗。(三)古代五⽉初五⽇有⽤“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的纹⾝习俗的遗迹。
  恶⽇,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是个毒⽉,五⽇是恶⽇。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春秋》中《仲夏记》⼀章规定⼈们在五⽉要禁欲、斋戒。《夏⼩正》中记:“此⽇蓄药,以蠲除毒⽓。”《⼤戴礼》中记,“五⽉五⽇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有名的孟尝君,在五⽉五⽇出⽣。其⽗要其母不要⽣下他,认为“五⽉⼦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母。”《风俗通》佚⽂,“俗说五⽉五⽇⽣⼦,男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五⽉⼦;以正⽉、五⽉⼦杀⽗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将王镇恶五⽉初五⽣,其祖⽗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初五⽣,从⼩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初五为恶⽇,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均为不吉之⽇。这样,在此⽇插菖蒲、艾叶以驱⿁,薰苍术、⽩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持这⼀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说》和《中国传统节⽇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初五⽇要吃粽⼦的节⽇风俗,却把吃粽⼦写在夏⾄节中。⾄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烛宝典》把它划⼈夏⾄⽇的娱乐活动,可见不⼀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诗⼈屈原。(⼆)端午节风俗中的⼀些内容,如“踏百草”、“⽃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个解释是:“⽇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兑纷出,⽽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泛。由于屈原的⼈格艺超,⼈们也愿意把这⼀纪念⽇归之于他。
  纪念⼥诗⼈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侠,⼩字⽟姑,浙江绍兴⼈,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兰、秦良⽟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命,影响极⼤,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死不屈,于光绪三⼗三年六⽉五⽇在绍兴轩亨⼝英勇就义。后⼈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节合并来纪念她,⽽诗⼈节⼜是因纪念爱国诗⼈屈原⽽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节⽇⼩知识(⼆)
  农历五⽉初五,
  是我国民间古⽼的
  传统节⽇—端午节。
  端午节到了
  家家户户门⼝⼜插上了菖蒲和艾草,
  邻⾥乡⾥⼜飘起了艾草和粽⼦的⾹味。
  那么关于端午节的⼀些⼩知识
  你们知道多少呢
  端午节⼩知识
  端午节,⼜称端阳节、重午节、龙⽇、龙⾈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
  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屈原在端午抱⽯跳汨罗江⾃尽,后来⼈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个别地⽅也有纪念伍⼦胥、曹娥及介⼦推等说法。
  每年端午节前后,扒龙船、挂艾草与菖蒲、包粽⼦、放纸鸢、沐兰汤、栓五⾊线、饮雄黄酒、⽃草、九狮拜象、游旱龙等等诸多特⾊节庆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既有传统⼜有创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2009年9⽉,联合国教科⽂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类⾮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个⼊选世界⾮遗的节⽇。
  端午节虽然称为“节”,因属于祭祀性质,与清明节⼀样,切不可道“节⽇快乐”哦!
  端午节的节⽇⼩知识(三)
  端午节节⽇名称: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按照历法五⽉正是“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单五,盖“端”字之转⾳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顺阳在上,五⽉正是仲夏,它的第⼀个午⽇正是登⾼顺阳天⽓好的⽇⼦,故称五⽉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地⽀,农历五⽉为午⽉,五、午同⾳,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也叫“五⽉节”。
  龙⾈节
  赛龙⾈是端午节的⼀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分流⾏,尤其是⼴东地区,⼴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祭⽔神或龙神的⼀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上体育娱乐项⽬,多是在喜庆节⽇举⾏,是多⼈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赛。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来。明代⽥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太阳⾏⾄中天,达到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本以五⽉五⽇为“男⼉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来,因其认为只有男⼦秉承天地中通之⽓。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肤病多发季节,古⼈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戴礼》云:“午⽇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端午吃粽时,有⽐较各⼈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有“解粽节”之称。
  ⼥⼉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五⽉初⼀⾄初五⽇,饰⼩闺⼥,尽态极研。出嫁⼥亦各归宁,因呼为⼥⼉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来临之时的“五⽉初五”,在门上挂艾叶,⽤艾叶洗澡驱蚊的⼀个洗礼。⼈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古⼈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端午节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