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秋的诗句
关于中秋的古诗:《满江红·中秋夜潮》
满江红·中秋夜潮
宋代:史达祖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
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
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译文
滔滔江河归大海,而海水的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相关。偏
偏只等到,过了半个秋天的时候,拼成明亮的圆月和壮观的潮水。这时,月亮好像经过什么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后,越发显得明亮澄圆。
江潮到来就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决口那样,奔腾而下,想起冤死的
伍子胥便看看月宫中的嫦娥。
月光普泻,直照海底的蛟龙窟*。潮声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月
夜太空素光皓洁,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广阔天地间洁净澄澈,犹
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一腔激气直冲云霄,似乎能驱走月中的粉黛。
他举杯酌酒,似乎一口气就能吞下吴越两国。若是明日把我今夜观潮
所见之奇景与所生之豪情说与儿辈听听,那他们也会为之心胆惊裂啊!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
阴:指低凹处。
潮信:即潮。因其来时有定时,故称“潮信”。
半破:指半轮月亮。
斗成:拼成。双绝:指圆月和潮水。
金镜:比喻月亮。
拏攫(nájué):夺取。擎同拿。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
沉冤:久未昭雪的冤屈,指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而赐其宝剑,令其自刎。
蛟龙*:传说水底有蛟龙居住的宫殿,即龙宫。
声直上:指潮水的涛声。
蟾蜍窟:即月宫。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蟾蜍即*。
洞然:洁净的样子。刷:刷去污垢。
粉黛:粉敷面而助白,黛画启而增黑,都是妇女使用的妆饰品。
“举杯”句:指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和越王勾践杀死大夫文种的事,是对他们杀害大臣的谴责。
说似:讲论。儿曹:儿辈。
心应折: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孩,心拆骨惊。”心折,
中心摧伤,即憾动了心灵。
赏析
史达祖本来是一位“婉约派”的词人。前人之所以盛赞他,主要
是因为他具有那种婉丽细腻的词风。其实,他的词风并不局限于“婉约”一路。像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见的豪气*,在风格
上也显得沉郁顿挫、激昂慷慨,语句铿锵,意境深沉,运笔稳健,充
满了激荡今古的豪气。这就能够大大协助读者加深对其人、其词的全
面了解。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早在北宋,苏轼就写过《八月
十五看潮五绝》,其首绝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南宋辛弃疾也写过《摸鱼
儿·观潮上叶丞相》等上乘之作。史达祖这首题为“中秋夜潮”的
《满江红》,在某种水准上看,就正是继承苏、辛“豪放”词风之作,它写出了夜潮的浩荡气势,写出了皓洁的中秋月,更借此而抒发了
自己胸中的一股*,令人读后产生如闻钱塘潮声击荡于耳的感觉。
因为是写“中秋夜潮”,所以全词就紧扣海潮和明月来写。开头
两句“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即分别交待了潮与月两个方面,意谓:水归属于“阴”,而月为“太阴之精”,所以潮信的盈虚——
潮涨潮落,皆与月亮的圆缺相关。这里所用的“归”和“盈虚”两组
动词,就为下文的描写江潮夜涨,蓄贮了巨大的“势能”。大江东去,这其中本就蓄积了很多的“力量”。此时,在月球的引力下,它又要
返身过来,提起它全身的气力向钱塘江中扑涌而去,这是非常壮观惊
险的。故而在分头交待过潮与月之后,接着就把它们合起来写:“偏
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只有逢到每年的中秋(即“凉秋半破”时),那十分的满月与“连山喷雪”而来的“八月潮”(李白《横江词》:“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才拼合成了堪称天
地壮观的“双绝”奇景。它们“壮”、“奇”之所在,以下两句即分
写之:“有物揩磨金镜净”是写月亮,它似经过什么人把它重加揩磨
以后那样,越发显得明亮澄圆:“何人拏攫银河决”是写江潮,它就
像银河被人挖开了一个缺口那样,奔腾而下。对于后者,不妨引一节
南宋人周密描绘浙江(即钱塘江)潮的文字来与之参读,以增强感性
理解。《武林旧事》卷三《观潮》条里写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
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
极雄豪。”至于前者(中秋之月),则前人描写多矣,无须赘引。总之,眼观明月,耳听江潮,此时此地,怎能不引起惊叹亢奋之情?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