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疆建设农村问题的探讨
作者:古丽巴哈尔.托合提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新疆自然环境较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在新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种种困难。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和市场发育迟缓,产业结构低度化,城镇化水平低等多方面。本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出发,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新疆实际状况相结合,促进新疆的农业生产发展为核心,提出了一些加快新疆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经济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无疑是新农村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它的发展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新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重视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新疆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制约了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要实现新疆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就要寻一条适合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的新思路。
        一、新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
        新疆地域辽阔,区域特点各异,各地,州,县,市,村,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财力有限,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仍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农业发展,民族问题较为特殊,广大农牧民素质较低,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水,电,林,田,路,通信,文化,广播,电视等多方面的建设还在初级阶段,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关心和增加投资。
        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同全国一样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族农牧民收入稳步提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农业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农牧区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发挥农村对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二、新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
        1.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和市场发育迟缓
        新疆农村深居内陆,地处偏远,生态脆弱,这使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两个基本矛盾。一是开发力度不断扩大的趋势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二是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要求同绿洲内部市场狭小,外部市场进入成本高之间的矛盾。这两大矛盾对新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呈刚性制约。
        2.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难
        目前新疆总体上还属于产业结构低度化,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地区。新疆经济结构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地方工业发展起步晚,经营困难,在反哺农业方面缺乏相应的经济实力。目前新疆现代工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在较多领域中由中央直属的大型企业唱主角。同时生产建设兵团实行计划单列,造成了较为复杂的体制分割状况。如石油,天然气和石化工业是新疆现代工业的一大标志,但都由中央企业直接经营,其他经济成分难以进入。相比之下,新疆的地方工业处于弱势地位,在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延长农牧业特产业链条等方面的能力不强。目前新疆各地都在大力发展融合型经济,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提升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双赢,共赢。然而从客观来上讲,由于这种体制分割的状况将继续存在,仅靠地方工业力量反哺农业必然
面临许多困难。现在许多贫困县依然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产品基本上在本地流通,即使有一些特产品也难以形成市场化规模。
        3.城镇化建设滞后,城市支持农村难度大
        新疆的城市化率低。2006年新疆的城市化率是379%,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3.9%,2007年新疆的城市化率是39.2%,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4.94%,2008年新疆的城市化率是新疆古尔邦节39.6%,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5.68%,而十一五目标要达到42%。新疆缺乏大城市的辐射,带动。经济势力不强,缺乏聚集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虽然第三产业弹性大,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也是能够满足不同的就业需求的产业,创造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但新疆城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造成城镇就业空间狭小,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难度加大。
        4.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投入不足,地方配套能力有限等因素制约,造成新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水源工程,调水工程数量有限,农业生产仍受水资源的时空
限制和季节限制,保证率低下;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弱,防疫体系不健全。城市开发力度不足,农民市场信息不灵,增收途径单一,加之农资价格上涨致使农业生产或提高,农民增收和稳定获得非农收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三、加快新疆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进
        新疆属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是农业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加强节水工作,不断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一是要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实现农田林网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二是加强农田电力设施及农村公路建彻。三是抓好平整土地和土壤培肥工作。加强荒漠植被的保护,遏制沙漠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加大防病改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提高农村用电覆盖率,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加强村庄整治,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加速新疆生态环境治理的步伐,继续实施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生态项目建设。
        2.加快发展公共社会事业,构建新疆农村社会服务新体系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培养农民的重要基础,发展文化事业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大事。所以不断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2.1开展对农牧民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和整合农村,城市的教育培训资源,根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的需求,认真组织好农民务农技术培训,务工和其他服务行业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
        2.2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要加快农村宣传文化站,文化中心建设,努力构建以县城为龙头,各乡镇为枢纽,村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站。搞活社区文化,积极举办节庆文艺晚会,农牧民文艺演出,春节,古尔邦节,麦西来甫,阿肯弹唱,敖包聚会等大型众性文体节目。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和满足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农牧民的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2.3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网。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好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短缺,素质不高的问题。完善城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基础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社会救助制度,提高人口与计
划生育经费投入总体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加快发展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粮食,棉花,特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按照粮食区内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推动粮食供求由小区平衡向大区平衡转变,着力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转化能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安全。巩固发展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以品种优化工程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主攻单产,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壮大棉花产业,提高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加快特林果业发展,使之成为新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大力建设现代优质畜产品基地,突出抓好优质牛羊肉,奶,细羊毛三大主导产品,积极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3.2加强科技创新和普及推广,依靠科技增收。新疆是一个科技资源比较弱的农业区域,同时又是一个资金和自然资源约束型的农业区域,发展现代农业不能过多地依赖于资金,资源和物质的投入,而应主要着眼于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包括新品种或生产方法的研究开发,实验,推广和生产应用等一系列前后相继,互相关联的科技发展过程来推动。加大良
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力度,积极采用先进适用农机具,科学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农药,农模,减少环境污染,积极促进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发展。
        3.3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新疆小规模的农户家庭经营,表现出与现代农业化建设的特定要求和日益发育的市场经济不适应。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要素如,技术、信息、人才与农业生产要素土地的结合,使农业成为充分利用一切现代新生产要素的高效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扩大龙头企业规模。积极培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品牌,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3.4要作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依靠发展劳务经济增收。据新疆调查队调查,当前富农强村的战略仍需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需要,二是提高就业技能的需要,三是新农村建设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要。新疆农业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发展以及经济全局的健康运行,成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成功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成功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发展阶段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4.推进农村改革,健全新疆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