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课题
24计时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数与代数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月第1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4时计时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这一板块。课标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并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
依托教材的编排思想,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拨钟表直观演示,体会24时计时法产生的必要性,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转换。
2.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有关时间的知识教学,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的计量单位,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其出发点是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取有关时间的数学知识。从实际与实例中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有关时间的内容贯穿于小学的第一学段,在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教学中,通过认识钟面,让学生学会认读和写出钟面上的整时、半时。在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教学中,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并掌握时、分之间的转换关系。之后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分、秒”,通过对钟表的进一步学习,让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并掌握分与秒的换算,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最后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课程中,通过对日历的观察,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平年与闰年的基本知识。
在学生认识了钟面、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计时法的感性经验基础上,与此同时向学生介绍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通过与生活实例的结合,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
在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的意思和掌握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换的基础上,教材接下来安排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从教材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对于时间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反复的过程,这样有层次有坡度由浅至深的课程安排,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让学生理解时间的相关概念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
3.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3、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
2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教学难点: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5.教学过程
一、引出两种计时法的需要
1. 寒假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在这个寒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就是春节,在节日期间我们放鞭炮、逛庙会、包饺子、贴春联,等等许多欢庆方式,当然最少不了的就是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喝着、看着春晚等待一个重要的时刻,什么时候呀?
2. 0点的钟声敲响的那一时刻,说明新的一年开始了。同学们,那你们知道新的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3.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科学上,一天的起点与终点是有规定的,我们规定夜里钟表时针指到12时是一天的开始,这个时刻叫0春联的贴法时。钟表再次在深夜指到12时时,一天结束,当然这一刻也是第二天开始。
4. 一天多长时间?——24小时
  时针转几圈?——2
强调:一天的时间时针转一圈可不够,要转2圈,一天是24小时。
5. 我们知道一天的时针转2圈,那在第一圈这个时间段里我们一般都在干什么呢,咱们边拨钟边说好吗?在第二圈这个时间段里我们又在干什么呢?
8.很明显,第一圈和第二圈这两个时间段还真不一样呢!可是钟面上只有1~1212个数,怎么描述更清楚呢?
二、探究研讨,认识两种计时法。
1. 生汇报——你有办法清楚区别这两圈的时刻吗?
预设1:普通计时法
监控:他是怎样区别第一圈的时刻和第二圈的时刻的?
  ②表示第一圈里的时刻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时间词呢?
【黑板上画钟面,边转动时针,边板书两圈时间词】    第二圈呢?
小结:我们看,这一种是用1—12时再加上时间词来表示时间的方法就是普通计时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预设2:24时计时法
7时或19
监控:①他是怎样区别第一圈的时刻和第二圈的时刻的?
      7时表示第几圈的时刻?19时呢?19怎么来的?
      预设1:钟面数字加12.
      预设2:接着数出来的
      ③为什么要加12
梳理24时计时法:
一天从0时开始,(拨动活动的时针)1时,2时,直到12时不变,下午1时呢?为什么要加12?下午2时呢?师照学生说的方法举例练习快速说出第二圈的时刻。【黑板上画钟面板书第二圈的时刻】
小结:这样下来,一天结束时,刚好是24时。在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24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24时计时法。
1. 你在哪见过24时计时法呢?举例说说
  由于24时计时法简单又不容易出错,所以在生活中很常用,王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图片,这些地方也会经常使用24时计时法,比如:银行、超市的营业时间、电子屏、火车票等。
2. 如果我把时针走过的一天时间展开,就是这样(出示PPT“展开图”),请你观察,今天在哪?上面是哪种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下面呢?
3.比较两种计时法明确特征——两种计时法,喜欢哪种就夸夸它。
普通计时法:看几读几,加上时间词就行了。
24时计时法:第一圈看几读几,第二圈钟面数字加12,不用加时间词
4. 为什么普通计时法要有时间词,而24时计时法不需要?
小结:是啊,24时计时法是从0时到24时来表示时间的,每个数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普通计时法中的每个数在一天中都会出现两次,必须加上时间词进行区分。
小结:谁给我们总结一下,24时计时法是怎样表示一天的时刻的?普通计时法又是怎么表示一天的时刻的?
普通:看几读几,加上时间词。
24时计时法:第一圈看几读几,第二圈钟面数字加12.不用时间词
三、应用知识练习中熟练计时法的识别与转换。
监控:
1) 这是哪种计时法?
2) 表示的是哪一圈的时刻?
(一) 你能分辨出这是用的哪种计时法来表示时刻的吗?
(二) 转换计时法的练习
照样子写一写
小结规律:
由普通计时法向24时计时法转化时要去掉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加上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加;反之由24时计时法向普通计时法转化时,要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午12时之后要减去12,中午12时之前不用减。
(三)爸爸下午4时开车走公交车道,违反交通规则了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今后我们会对时间的相关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最后,王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这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成为时间的小主人。
6.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题目:
爸爸下午4时开车走公交车道,违反交通规则了吗?
设计意图: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巩固本课知识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 重体验、重需求、轻结果
本课初始没有出示生活中24时计时法的一些事例,也没有告知课题,而是借助钟表这一直观教具,通过拨钟表 ,让学生体验一天时针转了2圈,在这两圈里,我们做着不一样的事,很明显,第一圈和第二圈这两个时间段不一样!可是钟面上只有11212个数,看着钟表报时刻,我怎么知道你想说第一圈的那段还是第二圈的那段呢?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该怎样计时呢这样的需求,从而引出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这样教学,让学生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利用直观教具和数图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概念与转换关系。
在生活中,学生也随处可见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有一些生活常识作支撑,能完成一些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转换,但这些转换是比较机械的转换。此时他们脑海所建构的模型是模糊的,不完整的数学模型。所以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采用数图结合的方式,在黑板上画两个大的钟面 ,画好分针,做活动时针随时转动,并将24时计时法第二圈+12时和普通计时法每一圈的时间词分别写在两个钟面上,这样在对比中让学生更好的看清他们的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了普通计时法和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与转换关系。
                        专家评议
24时计时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学过时、分、秒的知识后,掌握了时间单位的进率后进行的。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王老师设计的教学非常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丰富了情感体验。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老师的这节课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这节课的知识拓展环节,教师也选择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商店门上的营业时间等等,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处处要用到数学。
总之,这堂课充分体现了王老师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充分体现了王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在教学中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核心,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学习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同时王老师的这节课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为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做了铺垫。
                        反思与收获
本节课授课内容为24时计时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并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因为一天有24小时,计量工具——钟表一圈只有12小时,一天里时针要转两圈,如果只看钟面数字读时刻势必出现混淆,为避免混淆第一圈与第二圈的时刻,于是出现了两种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避免使用文字,也更便于世界各国的人做时间上的交流。所以广泛应用在飞机场、火车站、公共传媒中,而日常生活中往往采用的是普通计时法。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普通计时法,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对比,我在黑板上画了两个大的钟面,画好分针,做活动时针随时转动。并将24时计时法第二圈+12和普通计时法每一圈的时间词分别写在两个钟面上,方便学生观察、对比,概括两种计时法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引用了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与学生共勉,使学生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针对后进生不善分辨是哪种计时法的问题,我在课上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清楚每种计时法的概念以及两种计时法的特征。通过课后对学生做练习情况的统计,班中的后进生也能很好的区分开这两种计时法,并能进行计时法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