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反衬法”写作文_写作技巧
学会用“反衬法”写作文
作者/史峰
作文要想写得精彩生动,可以依靠“精彩情景”“鲜明人物形象”“别样心理活动”等内容来体现。如何呈现“精彩情景”“鲜明人物形象”和“别样心理活动”呢?可以用“反衬法”呀。所谓“反衬法”就是通过“反面”描写来体现“正面”内容,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反衬出精彩情景
例文呈现:
门和窗户都紧紧地关着,有一丝冰冷空气透过缝隙钻进屋子里,像是一枚犀冷冰针扎向我脚裸,有些冷。但屋内炉火很快就将这一丝冷空气俘虏在温暖氛围里,稍稍冷过之后,屋子里还是温暖如春。大叶菊展了宽大叶子,得到温暖有些过分,像是解开了衣领散散余热;吊兰花则懒懒地伸了长长叶片,在温和墙角处,似乎是安逸地睡着了;名字叫“大花”和“黑花”两只猫儿,
真得是偎在一起无忧地睡着了。屋外寒风很是肆虐,不知正在寒风里执勤老爸是不是已经冷得鼻子尖都红了。
方法解读:
爸爸在寒冷冬天里执勤,为了说明执勤艰苦,需要呈现一个“很冷情景”。描述“很冷情景”,常用方法无非是写“室外冷风”“室外秃树”“室外寒冰”等等内容。可是这种“正面描写”大家都在用,过于平俗,为了让作文不止于平俗,作者就抛弃了正面描写“室外寒冷情景”老路子,转而描写“室内温暖情景”:冷风被室内温暖俘虏了,植物正常地伸枝展叶,动物温暖地睡着了,等等内容构成了一幅“温暖如春”室内情景,这种情景反面即是室外“寒冷无比”。用“温暖情景”来反衬“寒冷情景”,于温暖处想象寒冷景,更是让人“不寒而栗”,这就是反衬情景文字感染力。
二、反衬出鲜明形象
例文呈现:
有四五位同学在卫生区里打扫卫生。忽然听到“啪”一声,扭头一看,原来是近处车棚里有一
辆自行车被吹倒在地上。刘伟说:“哎呀,好精彩呀,风力这么大,自行车都能给吹倒了,果然是‘英雄风'。”赵栋说:“有人敢去扶吗?谁扶谁倒霉,不信你试试——扶车总会被人家怀疑是弄倒车。”孙鹏说:“对,这年头,好事难做,好心不得好报。”王亚刚说:“得了,咱是来打扫卫生,别费口舌说些无关话了,打扫完了卫生区,还要进教室背课文呐。”一直没有说话孙维却走到倒地自行车边,轻轻扶起,又小心地安放好。大家面面相觑,有些惭愧——面对倒地自行车,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抱天怨地,有人世故刁滑,有人事不关己,唯有孙维做法与大家不同……
方法解读:
倒地自行车成为一块“道德试金石”,能不能主动帮人家扶起自行车成为验证一个人“道德水准”行为方式,总归会有一个“道德高尚”人站出来,屹立在大家面前。可是这段作文在塑造孙维同学“道德形象”时,却没有把笔墨正面放在孙维身上描绘,而多是放在了孙维同学“对立面”上去写:先写有人“幸祸乐祸”,再写有人“世故刁滑”,后写有人“事不关己”,这些很不“高尚”言语行为,恰能从反面衬托出孙维“高大”——一个不畏世俗,乐于施助人物形象虽然没有动用太多笔墨,却在文章末端能赫然耸立,让人敬佩,这就是反衬人形象事半功倍效果。
三、反衬出别样心理
例文呈现:
我知道剩下时间不多了。
“当————当”铃声响起来,监考老师轻声慢语地提醒:同学们,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请掌握好时间,继续作答。”
我大脑像是慢慢要停转了一样,如教室里挂着老电扇,已经无力,搅不起一点儿空气。试卷上用文字堆积起来难题,在我眼里慢慢变得模糊,正慢慢地远离我思维,慢慢消失在我视界里。
汗水从我额头慢慢渗出,慢慢地向下汇聚,汗珠越聚越大,我却没有心思把正在慢慢长大汗珠抹掉,啪一声掉在试卷难题上。
十五分钟时间正在渐渐流逝,我距离答完试题可能性慢慢变小……
方法解读:
考试总会给人一种“心急”感觉,得遇难题,考试时间不足更能让人体验“心急如焚”心理感受。上文作者并没有正面直接表述自己“着急万分”心理,而是不断从“反面”衬托这种心理:慢悠悠铃声,老师轻声慢语,无力旋转老电扇,慢慢窒息思路,慢慢渗出汗水……这些“慢慢”无不在努力反衬一种极压抑,极无奈,将要崩溃“焦急”。正所谓“慢慢东西”是座山,山下却压着“焦急”火。以“慢慢”反衬“焦急”让人感同身受,如视其心,这就是反衬心理让人如临其境真切感。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八中学)半命题作文“家乡__节”导写
作者/河南李立军
【文题】
选择一个你喜欢传统节日,以“家乡____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章所写内容必须是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②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当地过节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抒发对家乡热爱之情;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航】
可以选择某个节日一个习俗或几个习俗为描写对象,交代习俗渊源、蕴藏文化内涵,写出习俗所具有现实意义以及自己喜欢理由。或叙述相关事件,或表达独到见解,也可以抒发喜爱之情。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明确,主题鲜明。应以较为熟悉节日为写作对象,明确表达自己感受或观点。
二、语言生动,写法灵活。不但要叙述有关节日习俗,更要在叙述中表达自己感受,抒发自己情感,语言要生动活泼,最好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三、有时代感,情感真挚。作文要反映真实生活,不可否认,在当前形势下,一些传统节日或习俗正在遭遇时代挑战,写作时要真实地反映情况,不能一味地去迎合。
●中国重要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我国北方地区有吃饺子习俗,南方有吃年糕习惯。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习俗。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追思先人、祭祖扫墓、踏青郊游是这个节日重要活动。春联的贴法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会举行龙舟大赛,纪念文化名人屈原。
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源自拜月乞巧节原本是女性节日,因为牛郎织女传说,成了中国“情人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月圆,月饼圆,每个人心中都追求美好团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各地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最重要活动是吃腊八粥。
除夕:农历腊月三十,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美文欣赏】
唤“年味儿”回家
肖复兴
如今春节,许多传统民俗精髓都被扒掉了,只剩下了吃和玩,这年味儿能不日趋变淡吗?
何谓年味儿?年味儿就是几千年来渗透进民俗里传统。当然,那些传统诞生于农业社会,时代变迁,岁月淘洗,许多已经无可奈何地流失,难以重新拾起。比如祭灶、接神……但是,有些传统是不应该随着时光流逝被随意抛弃,因为那是我们民族之根。
在我看来,如果春节其他传统难以保留,起码年夜饭不能丢。传统春节里大年夜,特别注重和讲究是以家庭为单位团圆。年味儿,首先体现在全家人在一起,亲自动手准备年夜饭,亲情与年气氛才格外浓郁,两者互动交融,才会越发让人体会到参与重要性和年意义。(写作技巧)这大概正是年味儿里最重要,也最别致味道吧。
传统年夜饭,远不像现在早早到饭店里预定一桌酒席那样简单。过去老北京有这样民谣:“二
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磨年面做年糕);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从腊月二十三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安排好关于年夜饭密密麻麻节目单。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把年气氛烘托得足足。
这一切准备在大年三十夜里达到高潮。那时候,案板上啪啪剁饺子馅声音,从各家欢快传出,成为大年夜最动听前奏曲——年夜饭就这样被烘托出场,成了过年一场大戏。吃罢年夜饭后,放一通鞭炮,落得红纸屑满地,这样才能踩着如红花它们出门,带着一身红火和喜庆,去给亲朋好友拜年,一步迈进了春里。
年夜饭不仅仅是吃,更是年文化重要表现形式,是年味儿必不可少主要内容,怎能删繁就简,让过年仅仅沦为吃或玩?对年文化简化,必然冲淡了年味儿,让传统春节意义越来越“形散神也散”。
如果我们对春节多一份念想,就能挽回更多美好而又独具魅力传统民俗。比如,大年三十前,植柏叶于门户,插芝麻秸于檐楹,剪金纸做蝴蝶戴在孩子头上……如此彩缤纷,比西方万圣节点南瓜灯,圣诞节装饰圣诞树丰富多彩得多。如果春联是自己写、窗花是自己剪,
而不是买副现成印刷体千篇一律,买份现成窗花千人一面,那春节岂不过得更加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春节世俗化,在于每个人亲自参与;春节对于未来一年所有祝福和愿景,更体现在亲力亲为亲情互动和交融之中,而年味儿,自然会随之浓郁起来。
看来,这年味儿,在传统中,也在我们手中,它们本来就是我们放飞鸽子。如今飞得有些遥远,该唤它们归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