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徐志摩的康桥情结(2006.1
赖绣媚
知道徐志摩,是从《再别康桥》开始的,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迷上了他的诗歌,迷上了他的散文,迷上了他的生平故事……知道志摩,就不能不知道康桥——康桥,是志摩一生的情结。如果说,祖国是志摩永远的故乡,是他的家,那里有他的“根”,那么,康桥同样也是志摩永远的故乡——精神之故乡,那里可以寻得他精神上的“根”。
一、 未到康桥
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1897~1931)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生活。小时在家塾读书,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在浙江一中就读时,爱好文学的他就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他一生中的第一篇作品——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1915年夏,徐志摩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张幼仪结婚。
  但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完成浸信会学院的课程,1916年秋,他离沪北上到北洋大学(后并入北京大学)攻读法学、日文、法文、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在这两年里,他的生
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更燃起了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并拜梁启超为师。同时,他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的理想中的革命
  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1918814日徐志摩《启行赴美文》)的爱国热情,离开北大,19188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留学第一年,他在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历史系进修,并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哈弥尔登。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经济系。徐志摩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是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也辗转波及到远隔重洋的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徐志摩在美国待了两年,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
买船漂过大西洋”(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后来在狄更生推荐下,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回顾徐志摩未到康桥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徐志摩本就是一个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从他学业屡获佳绩可见一斑)、品性善良(表现在厌恶军阀、厌倦资产阶级的贪婪)、率性追求的人。特别是“率性追求”这一点,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从他不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课程,离沪北上读大学到怀着爱国热情赴美留学;从钻研法学、攻读日文、法文、政治、经济学到后来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从哥伦比亚大学转到英国康桥大学皇家学院,这种种周折,都是随着志摩对理想的追求合情感的改变而发生的。
我们理解了志摩的率性追求,就不难明白康桥给他带来的深刻转变,可以说,这种率性的追求是徐志摩康桥情结形成的内在的性格上的重要因素——因为他一直在追求一种属于他自己的单纯的理想。
二、 走进康桥
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是徐志摩生命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文学创作的勃发,政治理想的铸塑,都关联着康桥;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和创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
1、 康桥的生活开启了志摩的性灵,让其诗情暴发。
读过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康桥再会吧》、《再别康桥》等作品的人们,一定会被志摩笔下的康桥美景所感染、所陶醉,一定会随着志摩优美流畅的文笔神游康桥。看: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徐志摩爱情诗,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
在康桥,志摩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他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发现了人的灵性,到了天人合一的神境。志摩认为人类是“病”了,病在“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就远似一天”(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而志摩籍着康桥的美景,给人们开出了一帖药方——“不完全遗忘自然”(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只有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单纯,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因此,康桥的的自然美景已经成了志摩心中一块在“楼高车快”的现代生活之外的精神净土,是志摩“难得的知己”,也是志摩心目中的美、爱合自由。
  徐志摩本来与诗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时的徐志摩为什么像着了魔似的写诗,他怎么会诗情暴发呢?
  首先,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康桥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触发了他诗兴,点燃了他的创作欲念。志摩曾在《猛虎集*序文》中自陈道:“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吸烟与文化》)因此,这时期,他创作了象《夏》等多首诗,但可以现今零碎散件于一些报刊杂志的仅有二、三十首,大多散失了。
其次,再康桥的这段日子中,徐志摩的个人生活照着了一种奇异的月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才女林徽音,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深坠情网。为了追求恋爱婚姻的自由,志摩在19223月向由父母包办的原配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振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再次,志摩所以倾向分行的抒写源于他在康桥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艺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他吹着了这股奇异的风”——欧风,他踏着他们的路,于是借助诗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感情奇异的表现出来。
    因此,正是康桥的生活开启了志摩的灵性,让他诗情暴发,开始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精彩的创作道路。这些早期诗歌,总的是调子清新,情绪高扬,反映了青春的呼唤,燃点着希望灿灿(徐志摩:《春》)。
  2、康桥的生活,铸塑了志摩的理想,结下了他一生的情结。
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中曾经对志摩的理想作过这样的概括:“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能够会合于一个人生里。”而爱、自由、美正是康桥所有。康桥美丽的自然景同志摩的自然天性和谐美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天人合一的神境里,诗人的心智、诗人的艺术天赋得到了开启,诗人得意自由地感受着生命、感受着爱、感受着美。康桥在诗人心灵上深深打下烙印的,是爱和美、肉体和灵魂的和谐一致,“总之此地,人天妙合,虽微如草芥残垣,亦不乏纯美精神。”(徐志摩:《康桥再会吧》),这种对爱、美和自由的极切关注和热烈赞美,成为后来诗人生活及其诗歌创作的“主旋律”。
在康桥的这段日子,诗人以特别生的资格在康桥大学里随意选科听课,从此占着了黑方巾黑披袍的风光。他深受康桥周围的思想文化气氛的熏陶,接受了英国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是那么赞赏英国,那么留恋牛津和康桥。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广泛地涉猎了世界名家名作,接触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诗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们的性灵。他的理想是个人的性灵得到最大自由的发展,这包括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中满怀深情地说道:“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所以在康桥的日子中,诗人不仅诗情暴发,把他“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而且翻译了英、德、法、意等国多位作家的作品。他崇拜的偶象不再是美国的哈弥尔登,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英国贵族的精神文明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激动着他那饥渴的心,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康桥,对诗人在精神上的影响诗久远的,他重塑了徐志摩,使徐志摩的生命历程出现了转机,成了他的精神故乡!“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道我这思想的隐忧?”(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于躯壳,志摩使过客,但于灵魂,康桥正是志摩的归宿,它是志摩一生的情结,是志摩心灵的故乡。
三、 走出康桥
英国的生活固然使志摩迷醉,但思乡怀国之情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8月,他满怀英国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带着他的康桥情结离开康桥,回归祖国怀抱。
回国后,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徐志摩开始了另一种生活。《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