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翻译: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
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1、作者介绍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代表作有《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有《杜工部集》。
2、主题思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古诗。诗人通过描写屋破雨漏、床湿被冷、通宵不眠的种种窘况,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国家的动乱、人民的疾苦,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高尚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题目解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个被动句式,“为”解释为“被”。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题目的核心词是“破”,该词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关注。题目表明了诗歌所描述的主题。
4、文体知识
歌行,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行”是乐曲的意思。
5、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还未评定,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作者的茅屋,
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浣花溪畔的草堂。
6、写作特点
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开篇描写为主,接下来以叙述为主,最后一部分抒情、议论。
7、知识梳理
(1)通假字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见:同“现”,出现
(2)一词多义
1.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动词,同“现”,出现
于舅家见之                动词,看见、见到
2.
安得广厦千万间            疑问代词,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形容词,安稳、
(3)古今异义
1. 长夜沾湿何由彻          彻  古义:到;今义:通、透
2. 安得广厦千万间          安  古义:怎么;今义:
3. 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  古义:接近;今义:方向
什么是近体诗8、练习题
(1)填空题
1. 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2.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虽身处贫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读诗歌,我们深深地感叹:有了第一等襟怀方才有了第一等的诗歌.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语句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所表现的时间是八月,从诗句“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黑”中可以看出。事件是暴风雨袭击茅屋,从诗中的一个词语“丧乱”可看出诗的时代背景是安史之乱
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童顽皮的句子:南村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秋天漠漠向昏黑
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袒露了诗人“忘我为人”的阔达胸襟和恤民情怀。
11. 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2)选择题
1. 对“南村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
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南村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南村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解析: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 《卖炭翁》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中,蕴含了对统治者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半部分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C.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写了苏轼初到黄州时,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万物销声匿迹,“孤鸿”隐约掠过,呈现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描述了自身境遇的不幸,而且想到天下寒士的不幸,表达了怀才不遇以及对统治者不关心民生疾苦的愤慨之情。
解析:诗中没有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近体诗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就属于近体诗。
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
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C.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 《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在终南山里伐薪烧炭的老翁冒着严寒到长安城中卖炭,却被宦官掠夺的故事。
解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就属于古体诗。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解析:A.“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故A错误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解析: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7.对诗中“南村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
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体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8.选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 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
C. 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 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上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9. 下列对诗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C
A.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都是韵脚。
B. 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出他对大风破屋的焦急之情。
C. 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 “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境况。
解析: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并无此种想法。
(3)简答题
1. 这首诗是围绕什么展开的?试简要分析。
这首诗是围绕着“茅屋为秋风所破”展开的。先写风,后写雨,最后由叙事转为抒情,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同情人民疾苦,愿以个人冻死换取天下寒士温暖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