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教学内容:P61例1、2,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认识面积的含义。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物体的面积。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面积的意义。
观察黑板面和课桌面,哪一个面比较大。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什么?
能像这样说说我们身边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2、出示教材例2:统一测量面积的单位。
(1)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出示例2两个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课件演示重叠过程)。
你比较出了大小吗?
因为重叠以后剩下的形状不一样,所以我们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怎么办呢?(小组讨论)
师导:老师准备了一些不同形状的纸片,有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每一种都有若干张,你能借助它们帮我们知道这两个图形谁大谁小吗?说说你的想法。
(2)统一面积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用这些图形你准备怎样拼?
①用不同形状来拼行不行?
②都用一种图形来拼,我们拼拼看。
③观察我们用三种不同图形拼的结果,说说你对这三种情况有什么看法,哪一种能清楚的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总结:圆形最然可以拼,但圆形不能完全将图形的面积覆盖,测量出来的结果会有误差;三角形也在拼的过程中出现了缺漏,测量起来也不太方便。而正方形没有以上问题,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来测量最合适,通过数小正方形个数就能很清楚的得出面积的大小。
3、练习:P62做一做
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图形的面积。
三、作业设计
1、P64  1
红笔描周长,涂表示面积。
2、P64  2
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四、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重叠比较
用圆形拼    有缺漏
用三角形拼    有缺漏
用小正方形拼  没有缺漏  最方便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课题
面积
班级
三(5)
节次
1
教 学 过 程 评 价
主 要 优 点
教态亲切自然,使用儿童化的语言,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存 在 问 题
(一)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的评价。如:学生在回答得很精彩时,老师没有给与语言上的评价
(二)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应当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老师没有完全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三角形摆法探究不全面。
改 进 建 议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教师多给学生机会,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学会敢放手。
注:本表作为学校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存档必备材料。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效果分析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节课实验动手操作环节。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
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学生整体掌握很好。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面积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测评练习
1、(          )或者(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
课后反思 
  重视创设情景。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吴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
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吴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首先利用学生学生身边的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手掌面等图形以及比较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由学生总结出面积的意义。接着通过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颜,感受它们面积。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比较面积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的活动,这个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做好准备。 
2、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概念。 
  让学生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通过这个环节拓宽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的具体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了面积的概念,学生对面积有初步认识之后,大屏出示的圆、三角形等各种具体图形,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类化,体会到概念是对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具体内容的概括。 
3、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吴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画一画面积相等的图形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面积的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标分析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
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