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
    请学生思考,这个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演示帮助理解。
    24×2=48 +48=
    生2:把24看成20,20×12=。
    师:也是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4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
    演示20×1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48+40=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2=48,+4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后面无0.
    ……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