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材第107~108页第23~28题、思考题。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的数据汇总以及简单的数据排序、分组的方法,提高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
重点:加深对收集数据的意义的理解。
难点: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师:本节课我们要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板书课题)
1.师:这学期我们学过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从问题想起,用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2.师:这学期我们学过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从中你学会了什么?(根据问题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1.教材第107页“期末复习”第23题。
(1)让学生读题,出问题。
提问:从问题想起,你能出数量关系吗?(总的长度-已经铺的长度=还要铺的长度)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已经铺的长度)
(2)让学生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2.教材第107页“期末复习”第24、25题。
(1)让学生读题,出问题,并说说数量关系。
(2)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思考方法。
3.教材第108页“期末复习”第26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要求“成人服装比儿童服装多多少套”,你能画出线段图吗?
学生列式解答。
(2)解决问题“两种服装一共有多少套”。
让学生修改线段图,并列式,指名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4.教材第108页“期末复习”第27题。
(1)让学生整理条件,说出需要的条件,先独立列式,再全班交流。
(2)追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教材第108页“期末复习”第28题。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问:你会背古诗吗?(学生试背)
(1)出示表格:这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先在小组里调查,再全班汇总。
(2)让学生先分小组调查,再汇总全班同学的信息。
(3)根据整理的信息,解决问题。
①这几首古诗,你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首?
②这些古诗中哪些是唐诗?喜欢唐诗的一共有多少人?
③根据统计表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
6.教材第108页“期末复习”思考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提问:实际上松鼠妈妈每天只存几个?(3个)经过1天存满多少个?(53个)
(2)让学生接下去填写表格,并根据表格寻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问题想起;(2)画线段图。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汇总、排序、分组。
这节课的复习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通过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笔记
练习课(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3~55“练习十一”第1、2、6、7、10、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灵活地求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能运用“倍”的基本概念,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体会数学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知识点回顾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倍的认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们学到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本单元的知识点。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本单元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知识运用做铺垫。
二、基础练习,巩固知识
1.完成教科书P53“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完整表达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学情预设】香蕉有4个,桃子有2个4个,所以桃子的个数是香蕉的2倍。
梨有3个,苹果有3个3个,所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
师:苹果和梨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果再增加一组或减少一组,它们的倍数关系会变化吗?
【设计意图】回顾前面所学内容,渗透比例的初级模型,让学生再次感受比例的关系。
2.完成教科书P53“练习十一”第2题。
师: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吧!
【教学提示】
可利用此题中的前三题,让学生完整的叙述关于倍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学情预设】预设1:长跳绳是短跳绳的3倍。(教师及时予以纠正,指出一个物体有多种属性,需要完整表达才能明确两个数量之间是什么样的倍数关系,让大家明白比的不是根数,不是粗细,更不是其他,而是长度。)
预设2:长跳绳里有3个短跳绳那么长,所以长跳绳的长度是短跳绳的3倍。
师:我们在比较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只需要明确一个量里有几个另一个量那么多,就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了。
3.完成教科书P54“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展示。
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设计意图】三种基础问题,对应本单元的三个知识点。本环节主要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教师不干涉学生的思考。在展示环节也让学生去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在说与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倍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锻炼思维
◎教学笔记
1.完成教科书P54“练习十一”第7题。此题包含了解决有关倍的问题的两种情况,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来加以辨别。开放性的问题注意观察数据之间的倍数关系,再进行提问。
2.完成教科书P55“练习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寻典型问题。
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2×3=6。师继续追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量是什么呢?”
预设2:到3分钟后细菌的数量,然后用除法算式解决。
学生汇报交流后,引导学生接着教科书上的图画下去,并把下面的空填写完整。
在画与填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直观看到每次变化的结果。
师:每过1分钟,就由原来的1个变成2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情预设】每过1分钟,细菌的数量就变成原来的2倍。
教师带领学生去分析数量,也就是1个变2个,接着变几个?(4个)再接着变几个?(8个)……
【教学提示】
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回答,汇报交流后,引导学生接着教材的图画下去,直观看到每次变化的结果,检验自己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最初如果是2个,就是2个变4个,接着4个变8个……在对比中让学生体会变化关系。
师小结:无论最初细菌的数量是多少,每隔1分钟相邻数量之间都有同样的倍数关系。3分钟后细菌的数量是最初的8倍。
3.完成教科书P55“练习十一”第11题。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理解题意。
(1)小熊有5个玉米,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现在小熊有几个玉米?
(2)现在熊妈妈的玉米个数是哪个数的2倍?是多少个?
(3)熊妈妈原来抱的玉米到底有多少个?
【设计意图】本环节较上一环节提高了要求,综合性较强。后面两题是星号题,相对来说较难掌握,在学生自主尝试完成后,逐步分析,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再回顾反思,让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清晰。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思考的能力,对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的连贯性在表达中也有了更好的体现。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因为前面所学内容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所以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想、自做、自讲、自评。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独立分析,然后解答,但是对讲解的过程还是要进行充分的设计,尽量在让学生在自评自讲的基础上,也有充分的预案,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本节课的练习在设计上有一定的层次,也加大了难度,对学生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逐步分析,在表达过程中可以选择用文字叙述,让大家都能明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每一步的意图。整个学习结束后,学生的表达能力较之以前有所提升。
2.小熊的只数是狮子的3倍,小熊有多少只?
◎教学笔记
1.猴子的只数是狮子的几倍?
2.小熊的只数是狮子的3倍,小熊有多少只?
四、手工课上,乐乐准备制作彩旗,已经制作了6面蓝彩旗。制作的红彩旗的数量比蓝彩旗的6倍少4面。
1.红彩旗制作了多少面?
2.红彩旗的数量不变,要使红彩旗的数量是蓝彩旗的4倍,要增加多少面蓝彩旗?
五、一根绳子,第1次对折后从中间剪开(如图),就由原来的1根变成2根,第2次再把这2根同时对折后从中间剪开,就由原来的2根变成4根。依此类推,剪4次后,绳子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