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写屈原诗歌中的楚辞引用
纪念屈原的诗
作者:***
来源:《三峡论坛》2020年第06期
        摘 要:屈原因其难以企及的人格范式与巨大的艺术魅力,向来是文人学士吟咏高歌的
热点对象,唐代诗歌中对屈原的书写亦篇幅浩繁。按照字眼检索、相关程度、诗人态度等标准可将唐代书写屈原诗歌划分为不同类型。唐代诗人在书写屈原的同时取其要妙、引用意象,窃其华藻、化用屈骚,一方面展现了唐人创作的“语用”特,反映出唐代诗坛对屈骚意象与诗作内容的青睐程度与选择倾向;另一方面是对屈骚文学的认可,彰显出楚辞高度的文学价值与巨大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楚辞;唐诗;屈原书写;引用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20)06-0060-05
        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华兴盛的朝代之一,也是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诗人诗作。1999年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增订本《全唐诗》(含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共收录五万三千余首唐诗,涵盖三千余位诗人,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的数倍。
        据初步统计,《全唐诗》中与屈原相关诗作共计299首,共118位诗人对屈原发表过见解与评价,其中尤以刘长卿(7首)、李白(17首)、杜甫(15首)、韩愈(7首)、刘禹
我的业余生活作文
锡(8首)、孟郊(10首)、元稹(7首)、白居易(11首)、杜牧(8首)、李商隐(9首)、罗隐(8首)、吴融(7首)、齐己(12首)为创作先锋,几乎占据近一半诗作。与汉魏南北朝时期相比,唐代诗歌对屈原的书写呈现兴盛之势。
        一、唐代书写屈原诗作类型
        在与屈原相关的唐代诗歌中,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
        (一)字眼检索
        1. 直接相关:
周二
        指诗歌题目或内容中明确提及屈原,出现屈原相关字眼,其出现频次如下:
比肩迭迹        屈原,名平,字原,又在《离骚》中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与贾谊合称屈贾,与宋玉合称屈宋。因此以上关键词从字面上即反映出诗歌与屈原密切相关。
        2. 间接相关:
        指诗歌中没有直接提及屈原其名,而是出现与之相关的作品、楚辞中的代表意象:
发明家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新诗体,亦是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后世通行本《楚辞》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沧浪濯缨”、“独醒”语出《渔父》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同时屈原也是“香草美人”传统的开辟者,“江蓠”等香草意象也多次出现在屈骚之中。此类诗歌还出现了与屈原相关的的活动、地点、时间等字眼:
        “沅湘”指沅水、湘水,出自屈原《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并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日抱石投汨罗江以身殉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便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后世也随之有了竞渡、吃粽子、系彩丝等风俗。因此以上字眼都在间接程度上反映出于屈原的关联。
        (二)相关程度
        以诗作与屈原的相关程度为依据,可将这些诗歌划分为专咏屈原、合咏屈原与其他才子悲士、简略提及三种模式。职称申报条件
        其中专咏屈原诗歌43首,是指整首诗歌皆是围绕屈原而作,或祭吊怀念屈原、或惋惜屈原命运、或赞颂屈子人格精神、或旌扬屈骚文才……此類诗歌多从诗题即可窥见诗作内容,如《谒三闾庙》《吊灵均》《湘中怀古》《屈原庙》《汨罗》等。
        合咏模式65首,是指在诗作中将屈原与经历、品格、才学等相似或相反的才子悲士一并提及吟咏,诗人借此以类比的形式加重诗歌情感、表达态度。据统计主要有以下合咏对象:
        宋玉、贾谊、范蠡、张纲、廉颇、李广、王安石、荀况、比干、箕子、伍子胥、崔骃、李白、杜甫、梁鸿、徐衍、刘伶、靳尚、郑袖、孟昌图、鲍照、陆贾、陶渊明、班固、司马迁
        其中合咏最多的代表为屈宋(17首)、屈贾(13首)。如白居易《读史五首》其一中将屈原与贾谊被贬的经历并提,借以表达自己遭遇贬谪的异代同悲之感;蒋冽《经埋轮地》
将屈原与张纲相提并论,旌扬屈子投水与张纲埋轮的正直,表达了对二者的钦佩与惋惜;罗隐《轻飙》中言:“楚虽屈子重,汉亦忆廉颇”[2],体现屈原与廉颇在各自国家朝代的重要性;李白《秋夜独坐怀故山》以“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表达自己隐逸与远游的生活态度。
        简略提及屈原诗作191首,指诗歌因情感表达或景物触动而提及屈原。如韩翃《送客游江南》中由眼前景“遥想汨罗上,吊屈秋风初”等。
        (三)其他标准
        以诗人对屈原的态度划分,可将该299首诗歌分为批评与赞颂两种类型,多围绕屈原人格精神、文才成就、坎坷经历等发表不同看法,其中赞颂屈原的作品明显多于批评类作品。
        从诗作与屈原相关的角度来看,引用屈原事迹、沿袭楚辞形式、运用屈骚意象、化用楚辞诗句之作兼有之。
        二、唐代书写屈原诗歌的引用特
        “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金开诚先生将其涵义概括为三重:一为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二为作品,即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及后来的一些汉人用上述诗体创作的一批作品;三为书名,是汉人对楚国人、汉人所写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5]1显而易见,“引楚辞言”中的“楚辞”指第二种涵义,是以屈原为开创者和代表作家的屈骚作品。
        王逸《楚辞章句·序》云:
        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辞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3]43
        屈原之辞对后世文人才子的文学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唐代书写屈子的诗歌中亦有不少“取其要妙,窃其华藻”之作,具体表现为对屈骚意象、楚辞诗句、楚辞诗题的称引与化用。
        (一)取其要妙,引用意象
        所谓“意象”,童庆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一书中作如下界定: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指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6]229-230“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之一,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意是内心的感想情思,象是外在的具体事物,意象是诗人借以表达抽象情感的寄托物。诗歌常常借用某些特定意象,赋予其特定的感情彩,从而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与想象深思。
        《楚辞》中包含大量意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黄凤显先生在《屈辞体研究》中将楚辞意象分成人事意象、自然物意象和神话意象。[1]149罗建新《楚辞意象构成考论》中将屈骚意象所包涵的具体之象划分为“物象”与“事象”两种,其中“物象”包括人工和自然两类,“事象”包括实存和虚存两类。[8]30戴志钧将屈骚意象划分为明君贤臣、香草善鸟、灵修美人三类意象。[7]53-63唐代诗人在书写屈原之时难免会联想起屈骚中的相关意象,借以抒发共鸣之感。择其典型而论,可将唐代诗歌中的屈骚意象分为香草意象、动物意象和神话意象。
        1. 香草意象
        屈骚贯以“香草美人”的手法为后世所称赞,其中的香草意象贯穿于屈原的诸多作品,如《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杂杜衡与芳芷”、“兰芷变而不芳兮”、“又况揭车与江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湘夫人》中“ 沅有芷兮澧有兰”、“芷葺兮荷屋”,《惜诵》中“播江离与滋菊兮”等。楚辞中的植物意象主要有江离、申椒、辟芷、留夷、揭车、木兰、宿莽、菌桂、荃、秋菊、薛荔、芰荷、芙蓉、若木、琼茅、荪、幽兰、萝、石兰、杜若、芳椒等,唐代书写屈原的诗歌中对此类意象的引用频次如下:
        楚辞中的香草意象往往具有双重含义,周建忠先生在《楚辞论稿·〈离骚〉香草论》中指出,屈原利用香草意象表现了自身高洁的品质、楚国黑暗的政治、所树人材的变质以及对美好理想的追求[9]116-139。唐代诗人在书写屈原时多借此类香草意象表达对屈原的赞美与自己的高洁之志,如崔涂《屈原庙》:“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霅溪夜宴诗(屈大夫歌)》:“西风萧萧兮湘水悠悠,白芷芳歇兮江蓠秋。”权德舆《杂言同用离送张评事襄阳觐省》:“远水霁兮微明,杜蘅秀兮白芷生。”在唐代诗人眼中,香草意象已然成为了屈原的“代名词”。
        2. 动物意象
        诗歌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虽然楚辞多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但其中也不乏社会生活的影子。而动物作为社会自然的产物,与人类的生活极为密切,在屈骚中屡见不鲜。周秉高认为楚辞中的动物包含飞禽、走兽、鱼鳖、虫豸四大类。[10]35屈骚中的动物意象主要有:马(骐骥)、麋、鸷鸟、燕雀、鹜、鸩、鸠、黄鹄、象、虎、熊、豹、鱼、龟等,多带有一定的寄寓意义与烘托渲染之用。如《离骚》有“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借马之蜷曲不前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与忠贞不二的爱国情怀;“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中以“鸩”言小人的欺骗;“鸷鸟之不兮”中借鸷鸟表现高傲不的孤独;《怀沙》言“鸡鹜翔舞”小人得意当道;另《涉江》有“燕雀乌鹊”,《天问》有“一蛇吞象”、“负熊以游”等表述。通览唐代书写屈原的诗歌,亦可发现此番意象的踪迹:
        诗中用“猛虎”“巨鳌”来比喻屈原生平遭遇的磨难艰险,借“鸾鹤日已疏”暗示屈原遭谗被疏,以“燕雀日已亲”隐喻执政者亲近奸党小人,以动物意象描绘了楚国朝政的黑暗腐败,寄寓作者对屈原遭际的愤懑慨叹。
        杜甫《上水遣怀》中“苍苍众晚,熊挂玄蛇吼。黄罴在树颠,正为虎守”借熊挂、蛇吼、罴爬、虎守渲染悲凉萧瑟孤寂之感;另有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方托麋鹿
,敢同骐骥槽”借麋鹿代指山林或山野草民,用騏骥指代富有才华而飞黄腾达的俊杰高官;罗隐《郴江迁客》“不是逢清世,何由见皂囊。事虽危虎尾,名胜泊鹓行”借虎尾形容事情的危急,以亦借动物意象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