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科任教师促进班级管理
作者:黄洪山
来源:《成才》 2018年第7期
    在班级管理中, 科任教师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班级管理成了班主任一个人的独角戏。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向科任教师借力呢? 笔者认为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
    一、从和谐的关系开始
    教师与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班级里最基本的关系,先行将这些关系处理好了,后面的工作就好办了。
    1.要鼓劲
    每个人都是希望被认可的, 我们老师也不例外。每带一个新班,在老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之前,我都会上一节班会课,借助PPT 介绍班级信息,其中有一个板块就是介绍老师。我会事先收集老师的信息,并要求传一张美照,制成教师名片。在班会课上,当场将老师隆重介绍一下,帮他们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心。而老师们在学生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会努力朝这个方向努力。
    教学是一种双向选择,学生选择教师,教师也会选择学生,尤其是带了多个班的情况下,能不能留住老师的心, 对刚组建的班来说是一种考验,所以在开学之初我们就注重打造好第一印象。我与学生们约定,前几周,只要是科任老师来上课,当他们走进教室时,由科代表带头,让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让老师们感到自己很受欢迎,自然就形成了好的第一印象,愿意亲近这个班级了。
    开学几周之后, 我们还会借助课前活动来延续,将刻意的掌声变成自觉的学习行动。每节课前,预备铃响,教师进班之前,各学科的科代表都会走上讲台,指挥学生诵读或默看,用学习的状态迎接老师的到来, 这样便省去了教师组织入课的麻烦。这样是不是更能赢得老师的心呢?
    2.搞服务
    平时方便老师,就是急时方便自己。因此,平时我们要尽可能地为科任老师提供服务。只要是有科任老师讲公开课,我都会在班上积极动员,并搞好后勤服务工作。如果有时间,还会参加听课,并照相,以示重视。对照好的相片,或贴到外墙,或发到QQ 中,或晒到班级博客,帮老师扩大影响。这样科任老师也会对班主任有好感,对班级也有了家的感觉。当然,这些服务还包括帮老师调课、及时印发登分册、座位表、课程表、成绩册、质量分析等,别看这都是些小细节,却是不容忽视。
    3.多亲近
    闲来无事, 我都会到老师们的办公室里串串门,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听听大家的心声,尽可能地帮大家解决问题。节假日,我还会给老师们送“小礼物”,如一张节日贺卡,一盆绿植,都是满满的班级情。一来一往中,我与科任教师的关系也就亲近了起来。大家情意相通,班级就成了一个家庭,就有可能产生无穷的凝聚力!
    二、借学科活动深入在学科学习中, 我们的教师无疑是专家行家。在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离开了教师引导的学科学习活动就是瞎胡闹! 因此,有必要在班上多开展一些有教师参加的学科活动。
    1.“周学导航”活动
    我发现,在月考背景下,我们习惯了用“月”的格局来设计学习,一般月头组织学生确定下次月考学科方向、对手,月考后再进行表彰谈心。这样从起点到终点跨度太大,节奏太慢;同时内容空洞,虚而不实,不利于从过程上进行学科具体的引领。
    于是,我们改为以“周”为单位来设计一周的学习与教育,把每一天的学习做实,追求“小步子、快节奏”。这样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使得过程性与细节感就更强了!
任老师    我们约定,每周一由导师向全班学生讲明本周所教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建议,每周末回顾本周所学知识,强调方法技巧,便于学生跟上节奏、预先学习与及时巩固。不仅如此,还以PPT 的形式呈现这些
内容。每天的早晚诵读与自主学习时间打开PPT,抬头即见,一目了然,让学生每天的学习都有方向感,也便于科代表、班主任参与指导。
    没有检查的设计,便会是空中楼阁。为此,我们还印制了两份表格进行检查落实。一是每周自主作业反馈表,一是第几周每天诵读落实情况。当然,各学科还可以有自己的学科性的做法,如英语小卷检测、语文的学生命讲自测、理综的每周一考等。相应的,我们的班级管理也配合跟进,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宣传口号分解为“目标、谋划、拼搏、坚守”四个词语,通过每月一个大方向,每周一个主题词来落实,并且以“门语”的形式呈现出来。
    激励学生,每周都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融入到学习中来。
    这一招,让老师从起点到终点全过程、细节化地引领,使得学生每周的学习更有获得感。
    2.“谈心卡”交流活动
    班级考试,学生成绩出了问题,往往是因为师生的沟通出了问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合拍,必然影响学科发展。为此,许多学校都有一个做法:给每班安排一个蹲点领导, 每月约谈学生收集情报,在班科协调会上当面通报。如果是好话倒没什么,但如果是坏话,相当于当面揭短,会让人无法接受,从而影响班级和谐,不利于班级良性发展。怎么办? 我想到了“谈心卡”。每次大型考试完毕, 我们让学生
拿出一张纸来与各科教师谈心,我们称这张纸为谈心卡。学生在谈心卡的正面写上“我给老师鼓掌”,用来谈近段时间来自己认为教师做得好的地方,反面写上“我与老师谈心”,用来谈近段时间自己认为教师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约定,如果你要给老师指出一个缺点,那么你得给老师出三个优点,缺点不得超过三个。由于优点永远比缺点多,教师看着高兴,自然就不会因为那个几个缺点而伤了积极性。教师拿到谈心卡后,必须抽一个时间集中交流, 避免因误解造成的隔阂,让师生心灵贴近。
    当然还有“学习贴吧”等,我们可以因班制宜,不断地开发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班级发展的活动来。
    三、在导师制中升华
    跳出学科视野,用班主任的眼光来衡量学科与学生,往往有意外的收获。导师制,可以让老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收获更多的教学灵感,更好地引领学生,成就自己。
    1.建立
    (1)采用“分层自选”的方式:具体说来,就是依据高中以来历次考试的综合成绩给全班学生排名,然后将全班学生按每6 名一个层次分成10 个层次,每个层次里的6 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实际来自由选择一个学科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可让每个层次里成绩好的学生或成绩差的学生依次选择,然后协商调整。这样将每个层次选择相同学科的学生集中到一起, 就产生了6 个人数大致相当,尽可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小组。
    (2)让6 个小组体现出来:首先,是用表格张贴出来,让导师、组长、组员信息一目了然。其次,是要做好宣传。最好是让每个小组成员制作一张手抄报,至少要呈现小组集体照、小组理念、个人奋斗格言、学科目标分数等,集中张贴出来。第三,每个小组买一颗绿树,挂上自己的愿望卡,见证成长。
    2.运行
    让科任教师、学生动起来,是导师制的核心。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既要体现在学习上,更要体现在成长上,即要做到既导分,又导心。
    在导分上,我们主要从“每周汇报”与“临界生辅导”两块去操作。
    我们特地印制了一张“每周学习汇报单”,借助此单,学生可以如实汇报自己一周的学习,老师可以为学生把脉,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强化或迁移,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正轨。
    影响班级发展的往往是临界生,而这些临界生又是跨组跨科的,建立临界生辅导制度,可以打通各组之间的联系通道, 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从而更有效地提升班级学力。
    在导心上,我们将借助心语本批阅、集体生日会参加、评语参写等方式推进。如心语本批阅。我班每名学生有一个记录成长的练习本,我们称之为心语本。每天学生就学习或成长写上或长或短的心里话,由班主任或老师收来批阅,用文字与学生谈心,进行积极引导。每周抽两次分给导师批阅,既减轻了我
的工作量,又促进了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
    3.评比
    每次月考之后, 我们都会制作10 张表格进行数据分析,其中有一份表格是专门用来进行“导师制小组评比”的。借助这份表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组学习进退情况, 从而确定两个进步大的小组,成为班级展示的明星小组,交由广告公司制作专门的展牌,在教室内贴出。
    4.反思
    导师制中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每次月考后要求辅导老师主动组内学生谈话,然后作好记载并收取检查。从促进师生交流来说,这本无可厚非。但从学习状态来说是不佳的,因为它仅仅被动地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 没能主动地发生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
    如果翻转过来,让学生学生、学生老师又会怎样呢?
    本学期我们作了这样的尝试, 在师生谈话前,先期置入了一个“组内议结”活动:每次月考后,不再是先由导师学生谈话。而是先由小组长召集组内成员开会,先由组长作整体得失的分析,再由每个成员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自我剖析,最后将组长的分析与个人发言卡片一式两份地粘贴到导师手册上,一份交给导师,一份在宣传栏上贴出。
    这样,在谈话上学生就变得主动了,老师与学生的谈话也变得有针对性了,谈话的效果是不是更好些呢? 最为可贵的是新的交流,带来新的导师行动,将产生更大的效益。难怪有人说,师生关系的理想状态应是生生关系。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搞好了教师关系,让教师在内心深处愿意亲近班级,从而到归宿感;开展好了学科活动,会让教师在考试中胜出,从而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建立了导师制,会让教师跳出学科视野,以更大的格局关照学生与班级,从而更有成就感。
    责任编辑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