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1、队伍规模。本学期专任教师只有21名(月上课2156节,占55.9%,人平102.7节/月、24.5节/周),行政兼课(含专职班主任)人员12名(月上课449.4节,占11.6%,人平37.5节/月、9节/周),兼职教师有28名(月上课1252节,占32.5%,人平44.72节/月、10.65节/周)。
2、队伍结构。本学期专任教师和行政兼课(含专职班主任)人员(33人)中,具有“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者11人,只占1/3;具有高级工及以上技能证者6人,只占18%;具有中级职称者9人(中青年老师3人),占27.3%。
3、技能竞赛及教研教改。近8年教师发表论文3篇,组织学生参加技能竞赛2次(服装与工艺),署名的教材(主编与参编)有8本。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
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重点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基础素质
    在校教师(含专职班主任,教务处、学生处行政人员)必须都有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都必须有与学校所开专业主体工种相对应的高级工技能证或上岗证。
(二)队伍规模
通过引进专任教师、聘任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聘请离退休专家等途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按照在校生数到2000人计算,教师数应达到50人,生师比保持在40:1左右;其中专任教师37人,行政兼课人员15人(承担专任教师5人的课量),兼职教师16人(承担专任教师8人的课量)。
序号
专业
班级数
2013级课量
2014级课量
专业教师需要数
备注
13级
14级
专业课
其他课
专业课
基础课
1
会计
2
1
18*2
6*2
16
10
2
含高技1个班
2
国贸
1
1
18
6
16
10
1
3
计算机
1
1
20
4
16
10
7
计算机基础
4
汽修
2
2
20*2
4*2
12*2
14*2
3
5
城轨
2
2
18*2
6*2
12*2
14*2
3
6
幼师
2
2
18*2
6*2
16*2
10*2
3
7
模具
1
1
18
6
16
10
1.5
8
美容
1
2
18
6
16*2
10*2
2
9
电商
1
2
18
6
16*2
10*2
1
含高技2个班
10
电梯
4
3
20*4
4*4
16*3
10*3
5
含高技1个班
11
工艺/室内
2
3
20*2
4*2
18*3
8*3
4
含高技2个班
12
建筑
3
3
18*3
6*3
16*3
10*3
4
含高技2个班
13
工程造价
1
0
18
6
0.5
高技
14
服装
0
1
16
10
1
基础课
7
体育课
2
管理课
3
合计
23
24
432
124
374
250
50
    (三)队伍结构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5%,中级职称(含技师、高级技师)教师比例不低于40%,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或学位的比例达到70%以上。每个专业都从企业行业聘请1名以上技术专家作兼职教师。
(四)专业梯队
构建专业梯队。培养1至3名本市专业带头人,20名技师,10名高级技师。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的教师达到20名以上。学校重点专业都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1至2名。
(四)机制建设   
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以创新和发展为目标,有利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教师法》,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师资建设规划和管理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应不断加强了教师队伍的管理,坚持“按需设岗、以岗定薪、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合同管理”的聘用原则,逐步形成人员能出能进、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局面。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分配制度向教学科研第一线教师倾斜,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和考核,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努力做到以事业凝聚人,以创新吸引人,以爱心团结人,以机制稳定人,打造了一支特鲜明、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教师队伍结构机制
1、每年新进教师3-5名。除2014年9月新进教师外,以后每学年新进教师3-5名,保持5-10%的更新率,为教师队伍增添新的血液。
2、保证每个专业有1名专业带头人。教研组长原则上应是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应配合专业责任人进行专业规划、建设。
3、保证每个开班专业至少有1名年轻教师。年轻教师从大专、本科院校选聘,通过学校3-5
年的在岗锻炼成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教研组长有培养年轻教师或新进教师的任务。
4、保证每个专业有2-5名兼职教师的后备人选。上课兼职教师控制在16人以下(承担专任教师8人以下的课量)。
5、上岗前培训及过关制。教学基本功的提高,主要在校内实现。首先是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集中辅导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理论。对新入校的教师,一般要经过两年时间,由学校指定专业带头人、教研组长师中的教学业务尖子传、帮、带,并通过本专业两门课程的作业和实验。其次要过好三关,即课堂关、备课关、教法关,方能准予上课。
(二)建立考评机制
1、月考评。
201    月教师工作考核量化表
姓名:                       综合得分:              等级:     
考 核 细 则
自评A
组评B
处评C
1
教案规范、操作性强(10分)。学期无新详案不计分;新详案不规范扣1分/次、不可操作扣2分/次;其他教案月检查未交扣1分/科次,无教案扣5分/科次。
2
按计划进度上课(8分)。基本一致,8分;有出入但经调节可完成的,6分;不一致且不能调节而完成的,0分。
3
作业布置批改规范(5分)。4-6节课1次为标准,缺一次扣1分。
4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8分)。未完成听课任务,扣2分/次;未完成教研任务,扣4分/次。
5
无擅自调、停课,无缺课,无因私调课、请假(8分)。未经同意调、停、缺课者不计分;因私调课扣2分/次,事假扣1分/天(法定假除外),病假扣0.5分/天。
6
配合检查(5分)。按各种检查与布置工作的配合程度得5分、4分、3分、2分。
7
课堂管理好(10分)。上课学生睡觉、玩手机等违规现象较多者,属管理不善,扣1分/次。
8
上课无迟到、早退、中途离堂(10分)。有的,扣2分/次。
9
参加教工例会、学校集体活动(6分)。因私未参加者扣1分/次。
10
教学调查满意率(20分)。100%20分;超过60%部分按1%计0.5分;低于六成不计分。
11
学生出勤率(10分)。超过60%部分按1%计0.25分;低于六成不计分。(二年级*1.3)
12
不接受工作安排、搞小团体、泄私愤、搬弄是非,造成不良影响者扣1-5分。
13
酿成教学事故,按情节扣5-50分。严重事故40-50分;一般事故20-40分;小事故5-20分
合          计
注:自评1-9项,不合计;组评1-6项,不合计;处评1-13项,并合计;综合得分=A*0.05+B*0.25+C*0.7 。                                           
2、学期、学年考评。
教师学期考核评定表
分值
评价标准
得分
备注
思想表现、师风师德任老师
30
由学校行政、教研组长、专业科长及教师代表若干名组成评议组,根据科任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态度、师风师德表现、履行教师职责及课堂教学能力情况,采取无记名评分,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各2个后平均计入(满分30分)。
 
 
进修培训和继续教育
资格或
上岗证
5
有教师资格证记3分,有中职、高中及以上层次教师资格或技校教师上岗证记5分。
 
 
学历
3
中专1分,专科2分,本科3分,硕士5分;学士学位加1分。
 
 
技能
2
中级工1分,高级工2分,技师3分,高级技师4分。
 
 
职称
2
校内初级1分,初级或校内中级2分,中级或校内高级3分,高级4分。
 
 
实践锻炼
3
教师带学生实习、下企业轮训,每周按1分计算。
 
 
考评
学期考评汇总
40
由教务处根据月工作量化考核表汇总得出(满分40分)。
 
 
工作量
教师工作量
30
得分=学期实际上课节数/(20-24节/周学科教师工作量标准*17周)*30分;带班按8节/周计算教师工作量。
 
 
科任老师跨学科教学
4
每多跨一门(3门以上,从第四门计)学科加2分。
 
 
论文
2
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交1篇论文,记2分。教师论文发表者,按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校分别给予加4、3、2分。教师论文获奖者,按国家级、省一、省级(市一)、市级,学校分别给予加5、4、3、2分。
 
 
公开教学
及讲座
2
每学期进行一次公开教学或讲座记2分,增多1次加1分(最多加2分)。
 
 
听(评)课
4
每位教师每月必须听(评)课至少1节,完成记4分,每月缺1节少记1分;超过2节加1分,最多加3分。
 
 
指导学生参加竞赛
2
本学期指导学生参加或进行校级竞赛记2分/项目,本学年指导学生参加市级竞赛记5分/项目。
 
 
承担课题及校本教材研究
4
承担课题记2分;参与校本教材研究记2分。
 
 
班主任工作或相当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
3
原则上专任教师要求带班。带1个班记3分,带两个及以上班记5分。
 
 
担任教研
组长
2
本学期担任教研组长记2分,本学期评为优秀教研组长记3分。
 
 
担任专业
带头人
 
本学期担任专业带头人记2分,本学期评为优秀专业带头人记3分。
 
 
担任功能室
负责人
2
本学期担任功能室负责人记2分,本学期评为优秀功能室负责人记3分。
 
 
教育教学成绩
获奖加分
5
除以上项目中有获奖评分外,每有一项获奖根据情况酬情给予加分1-5分;每人最高加20人。
 
 
校龄加分
5
根据校龄情况,每年加0.5分。
 
 
合  计
150
 
 
 
学年考评由两学期考评结果简单平均计算而得。
3、末位淘汰及降薪制。末尾淘汰对连续两学期考评最后三位者或连续三学期考评最后五位者进行解聘;降薪指学期考评最后五位者,在后一学期给予一定额度降薪处理。
4、校内职称评定。
(三)激励机制
1、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新进教师原则上应有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原有教师(55岁以上者除外;但其要参加校内的教育学、心理学培训)或新进教师必须在三年内取得教师资格证;
如三年内未取得,第四年降校龄工资100元/月,第五年再降校龄工资100元/月,第六年再降校龄工资100元/月;后期取得者,将其校龄工资恢复到相应水平。
2、学历提升。新进任课教师原则上应有本科学历。原有教师(55岁以上者除外)或新进教师必须在三年内取得本科学历;如三年内未取得,第四年降工资50元/月,第五年再降工资50元/月,第六年再降工资50元/月;后期取得者,将其工资恢复到相应水平。在最近确定的工资方案后提升学历者,每提升一层,增加工资200元/月。
3、职称提升。学校鼓励教师提升自己的职称。在最近确定的工资方案后提升职称者,每提升一层,增加工资200元/月(或2元/节)。
4、技能考证。新进教师原则上应有与学校专业主体工种相对应的高级工技能证(基础课教师可以以计算机办公软件证考核)。原有教师或新进教师必须在两年内取得高级工技能证;如两年内未取得,第三年降工资50元/月,第四年再降工资50元/月,第五年再降工资50元/月;后期取得者,将其工资恢复到相应水平。入职后参与与学校专业主体工种相对应的高级工以上技能考证者,凭技能证可到学校报销报考费用(报销后需保证继续参与学校工作两年以上)。入职后获得与学校专业主体工种相对应的技师或高级技师技能证者,每提升一层,
增加工资200元/月;入职后获得与学校专业相近的技师或高级技师技能证者,每提升一层,增加工资5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