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赞美了北大荒的秋天。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北大荒的情况了解甚少,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也就更谈不上对北大荒过去的开垦,如今的繁华的了解。教学前可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查有关北大荒的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三、设计理念: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宜以诵读为主,指导学生诵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六、教学难点: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七、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
  1.听写词语,巩固生字词。(小组内交换改,汇报错误典型)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北大荒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3.指名读课文。
  (二).学习板块(一)
  学习导引:
  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1.自由轻声读课文,动笔画出有那些景物,有几句话。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再读一读课文,哪几句是用来写原野热闹的?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3.学习第二、三句内容。
  (1)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豆荚的?指名读——
  大豆真的会笑吗?齐读本句。
  (2)“黑红”的高粱说明他们怎么样了?高粱会演唱吗?为什么这样写?指名读,齐读。
  第2 / 6页
  (3)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像这样的句子很多,你能说说吗?
  (4)学生练说,教师适时表扬。
  (5)这样写得多有意思呀!让我们一起来再读读描写大豆、高粱的句子吧。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了课文的内容。)
  4.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5.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师:你们读了以后,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样?(板书:热闹非凡)作者怎样把他写具体?(指名读)
  (1)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
秋天的文章  (2)中心句与分句,男、女生分读具体描写的句子(交换读)。
  7.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新的构段方式——先概括后具体。请在课后用你的笔来写一写家乡的秋天。
  第3 / 6页
  8. 指导朗读。
  (三).学习板块(二)
  学习导引:
  过度:大豆、高梁丰收了,榛树叶子也红了,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北大荒人们的心情怎
样呢?指名说说:高兴,乐开了花,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呢„„
  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喜欢用大豆„„齐读第五节。
  1.出示句子: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理解“草甸子”读好“沉甸甸”
  2.北大荒如此美的景,你喜欢吗?就让我们包含激情来赞美北大荒的美吧!齐读:“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设计意图: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
  (四).达标检测
  1.课文第四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具体描写了原野上的( )、( )和( ),表现了北大荒秋
天原野的美。
  2.这篇课文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 )、( )和( )的景,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五).总结提升
  第4 / 6页
  1.那么多的美景,你能不能用总分结构的方式,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为总起句来写一写。(可以是书上提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
  2.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还有许多地方的秋天都很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或者描写秋天的诗歌、文章读读,或者写写我们家乡的秋天。
  3.总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八、板书设计:
  5 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丰富
  九、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语言文字非常优美的文章,很适合训练学生的朗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此环节以读为主,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在品读是我重点突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比喻句写得既形象又有想象力,把“西边的流云”比作“仙女洒落的五彩缤纷的绸带”。第四自然段的拟人句也很生动,“豆荚”会发出“哗啦啦地笑声”,“高粱”能“扬起黑红黑红的脸蛋”,这些句子无不让学生徜徉在读书的海洋里。
  第5 / 6页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是总分的写作方法,需要学生仿写。在读书时首先要弄明白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教学生出中心句,这样在要求学生仿写时他们才懂得要围绕中心句来写。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出现了平面读的现象,读书的效果不明显。有些地方引导还不到位,语言缺乏激励性和鼓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北大荒的秋天》教案设计的反思
  陶雅萍
  得知新教师要上“亮相课”后,翻开语文书,当机立断选了《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前前后后准备了四天,教学设计在师傅及办公室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反复改了数次,终于,今天“亮相”。
  工作以来,听课老师最多的一次,以为会很紧张,但看到熟悉的孩子们陪着我,便渐渐调整过来,他们的配合让我感动,班主任俞老师前来听课也让我倍感亲切。好了,切入正题。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美文,优美的文字对学生具有感染力,这也是我果断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
  我的教学思路为:选择第一课时,以过去的北大荒图片导入,让学生对曾经的北大荒有个初步的印象,进而设疑:现在的北大荒是什么样儿的呢?揭示课题,也设置了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视频结合课文朗诵的形式,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北大荒秋天的美。接着过渡到生字教学,将生字及二类字分开教学,穿插着课文中难读的句子,让学生熟悉本课生字,也是对他们预习的情况做个检查。对于一些难写、容易写错的生字,适当指导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3、4个生字进行描红,学生选择生字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学习的过程,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不至于课堂冷场,又能让学生比较过所有生字后自己提炼出重点字。对于大多数能主动学习的孩子来说,这样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
  对于课文的教学,我本节课重点就是让学生能体会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小河和原野的美景不涉及到本课时,因此,在学生预习及课堂观看朗读视频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重点,提炼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秋天的北大荒哪些地方的美景,学生提炼出天空、小河、原野后,以课文中的第一节“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为引子,自然过渡一句:“那么,北大荒的天空是什么样儿的呢?”进而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节,描写天空美的这一段,边读边体会天空到底美在哪,当学生经过默读稍有体会后,让学生试试轻声读,看看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接着,请学生介绍北大荒的天空,介绍完毕,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天空——“一碧如洗”,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理解“一碧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