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3章 第2节 教学设计
第3章 大气的运动
一、学习目标
二、必备知识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
探究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四、学习效果
第3章 大气的运动
第2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影响。
二、必备知识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 | 分布 | 形成 | |
A | 赤道低压带 | 南北纬5°之间 |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
C | 副热带高压带 | 30°附近 | 高空空气堆积下沉 |
E | 副极地低压带 | 60°附近 | 近地面气流上升 |
G | 极地高压带 | 极地地区 | 终年寒冷,空气受冷收缩下沉 |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 | |||
②风带(北半球)
风带 | 分布 | 风向 | |
B | 东北信风带 | 赤道~30°之间 | 东北风 |
D | 盛行西风带 | 30°~60°之间 | 高中地理教案 西南风 |
F | 极地东风带 | 60°~90°之间 | 东北风 |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 | |||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4. 将风带与其风向连线。
5. 巧判气压带性质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为高压带,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则为低压带。
知识拓展
气压带形成的原因
气压带形成的原因是不同的。气压带形成有两大原因: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或高气压。例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动力原因:气流运动造成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辐合或辐散,从而导致气压发生变化。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的形成。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
2.海陆的热力差异的表现
(1)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2)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
(1)冬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冬季风
①气压中心: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②风向:东亚为西北风,南亚、东南亚为东北风。
(2)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夏季风
①气压中心: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北太平洋高压。
②风向:东亚为东南风,南亚、东南亚为西南风。
(3)亚洲季风环流
项目 | 东亚季风 | 南亚季风 | |
风向 | 冬季 | 西北风 | 东北风 |
夏季 | 东南风 | 西南风 | |
成因 | 海陆的热力差异 | 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4.南半球气压带分布特征: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特别提醒] 北半球的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广,海陆的热力差异显著。而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下垫面性质比较单一,所以气压带几乎未被切断,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
(2)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最大的是印度低压。 (×)
(3)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势力弱,冬季风的势力强。 (√)
(4)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
(5)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
6. 教材P52图3.14,该图展示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