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1.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2.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3.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4.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
5.可从土壤的颜、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土壤。
6.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7.土壤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意义重大,人类应合理利用土壤。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土壤、植被等有
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地质类和自然地理专业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
西北大学
★★★★★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高中地理教案2
兰州大学
★★★★★
3
北京大学
★★★★
3
南京大学
★★★★★
4
西北大学
★★★★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5
成都理工大学
★★★★
5
北京大学
★★★★
6
吉林大学
★★★★
6
北京师范大学
★★★★
7
中山大学
★★★
7
北京林业大学
★★★★
8
长安大学
★★★
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9
合肥工业大学
★★★
9
河南大学
★★★★
10
兰州大学
★★★
10
中山大学
★★★★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植被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观察、描述植物形态特征并识别植被类型,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2.能够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植被状况。【区域认知】
3.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说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4.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植被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 植被与环境
1.植被概念:自然界成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植被分类
(1)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
(2)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植被是覆盖地表的植物落的总称。所谓植物落是指一定地段的植物的总体。3.植被与环境
(1)植被发展过程:裸地→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改造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更多种类植物生长→形成稳定的植被。
(2)植被与环境关系
①光照:植物通过争夺阳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
②气温和降水: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植物种的数量越,垂直结构越丰富
知识清单二 森林
1.热带雨林
(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环境与植被关系
环境
植被特点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丰富,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根等现象
2.常绿阔叶林
(1)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2)环境与植被关系
环境
植被特点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纬度较低的地区。
(2)环境与植被关系
环境
植被特点
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环境与植被关系
环境
植被特点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知识清单三 草原与荒漠
1.环境特征与植被:热带和温带,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草原;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荒漠植被。
2.草原、荒漠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
环境
植被特点
热带草原
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湿季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草类枯黄
温带草原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漫长,气候干燥
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荒漠植被
气候干旱
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命植物
[易误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