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规律的研究,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的资料,仅供参考。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分析。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第三,宇宙空间可能还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上,生存着高智慧的生命——外星人。当然,适合外星人生存的星球也许有像地球一样的宇宙环境。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
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
综上所述,"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成为学习地球宇宙环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并没有宽泛地要求了解宇宙,而是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为宇宙太大,地理课程没有必要关注与地球环境无关的宇宙部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以案例学习的思路,要求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个天体。
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高中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
性及其成因。
3.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观念
本模块内容设计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从整个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内容看,还是从本模块的内容看,学生学习首先需要明确地理学上所说的自然环境所包括的空间范围及其组成。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它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下至岩石软流层。为此,课程标准中安排了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
高中地理教案 学生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是逐步形成的,其中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做到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学习,已经为学生初步形成这一观念打下了必要的基础,高中阶段则需要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以强化学生的这一观念。为什么说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来加以分析。《课程标准》沿用地理学界一般的认识方法,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三个方面安排有关内容,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学会分析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说明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认识自然环境是"地理1"的主体内容,本模块涉及自然地理学中的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内容。自然地理学具有严谨而庞大的学科体系,如果从学科体系考虑高中阶段应学习的内容,将很难做出选择。从人地关系这条主线看,学习自然环境主要是为了认识地理环境,因此,没有必要按自然地理各部门系统地学习,而应从整体上把握自然环境。所以,学生通过自然环境部分的学习,目标之一是学会分析对地理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的基本的自然地理过程(主要体现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很复杂,哪些过程应视为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过程"?首先,这些过程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广泛性(全球性);其次,这些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人类活动产生深远影响;第三,这些过程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不会因涉及的知识过深过难而成为学习障碍。因此,《课程标准》中选择了地壳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和大洋环流。为方便学生对这四大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理解,《课程标准》还选择了一些基本的自然地理原理,包括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等。
5.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认识这两大特点,不仅有利于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地域分异,而且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流域综合治理体现了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因地制宜则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认识。
自然环境是由气候、水文、岩石、地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的地区分布差异又形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可见,无论是整体性还是差异性,都可以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角度加以分析。因此,《课程标准》在对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其成因提出要求之前,还对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提出了要求。
(1) 对本模块各条"标准"要求的把握
◆ 宇宙中的地球◆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