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教案5篇
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1.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2.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我国洪涝灾难发生的主要缘由。
二、授课内容: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
⑴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a):
时期[1]气候变化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是暖和期较长,严寒期较短;新生代以潮湿期为主。气候的波动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进展具有重大影响。
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1500年,为暖和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严寒期。暖和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逝,海平面上升,热带和亚热带北扩。
严寒期:欧洲传统农作物歉收甚至绝收。
注:[1]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历史时期(近1万年)和近现代(近一两百年)三个阶段。
⑵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图示(c):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全球陆地降水量普遍增加(亚热带地区削减),雪盖和冰川面积削减,海平面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快速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是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剧增;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二氧化碳汲取量下降。
2、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详细表达如下:
①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转变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②加剧了自然灾难,提高了灾难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③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转变,使生物的多样性受损。
④对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主要生产领域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⑤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大事(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安康造成危害。
二.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肯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类型。详细如下:
按自然属性分: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按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三.自然灾难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难的概念
自然灾难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大事。人类活动在肯定程度上可以转变这些大事的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按成因与发生过程,自然灾难大致可划分为地质灾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难(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生物灾难、海洋灾难等。
2、自然灾难的危害
自然灾难是阻碍人类社会经济进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它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进展。
三、本次课后作业:
相关练习附后
四、学生对本次课的评价:
高中地理教案
○特殊满足○满足○一般○差
学生签字:
五、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2、学生本次上课状况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高中地理教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熟悉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学问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进展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猎取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缘由?
答:地理要素间进展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兴旺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比照)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