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日期:存档编号: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姓名: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双语方向)
年级、学号:
指导教师: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
目录
摘要….........................................................................................................................I
引言 (Ⅱ)
一、中班幼儿争抢行为的认识 (1)
用英语骂人二、结果与分析 (1)
(一)引起中班幼儿争抢行为的主要原因 (1)
1.心理年龄特征 (1)
2.性格 (2)
3.外部环境 (2)
(二)解决幼儿争抢行为的教育策略 (3)
1.教师的引导 (3)
(1)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3)
(2)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告状行为 (3)
(3)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 (3)
2.家庭教育 (4)
(1)树立榜样 (4)
(2)正确的教育观念 (4)
3.社会环境 (4)
(1)早教机构 (4)
(2)电子产品 (5)
参考文献 (5)
英文摘要 (6)
中班幼儿争抢行为的原因及其教育策略[摘要]:
中班幼儿在班时,争抢行为时有发生,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在这一阶段是幼儿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的教育目标之一。通过对幼儿的争抢行为进行研究,探究出原因以及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进而改善幼儿的行为习惯,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社交意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国内,虽然学前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仍然还与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促进国内学前教育的发展,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具体剖析幼儿的争抢行为,进而制定一套合理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中班幼儿;争抢行为;教育策略小学教育毕业论文>爱我中国
随着中国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的发展,而学前教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中班阶段,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影响着幼儿的一生。在中班这个
阶段,争抢行为时有发生,而且大都是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在家庭中,大多数子女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进入一个集体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和摩擦,争抢行为便是其中之一。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是本研究的重点,同时在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性地评价这些行为。
一、中班幼儿争抢行为的认识
中班幼儿处于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正在发展,活泼好动,对各种事物充满兴趣,但注意时间又不是很长;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幼儿开始有同伴之间的交往,在与同伴分享快乐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产生:嫉妒、愤怒等;在情绪方面中班幼儿较小班幼儿的情绪更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自我安慰等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比如用语言安慰:“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不用买了。”但是在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物方面任然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综合以上几点,在这一时期幼儿会出现“争抢行为”这一现象,在班级里通常表现为多个幼儿对某一个玩具有强烈的兴趣,导致争抢行为发生。
引起幼儿争抢玩具的行为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幼儿园玩具匮乏,部分幼
儿占有玩具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当幼儿拥有玩具时不愿谦让,争抢难免会发生;第二,大部分幼儿
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众星捧月般的对待,潜意识中就认为应该享受关爱,不懂得谦让;第三,幼儿本身的自我满足需要,这些新奇的玩具吸引幼儿能够更多地占有,满足内心的渴望以达到身心平衡,此时幼儿的情绪体验是快乐,因为年龄太小,他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其他小朋友带来不悦。所以,争抢行为一方面是由于幼儿的心理特征,心里还不成熟,另一方面是由于家庭的教育,同时客观上还有可能存在某些原因导致幼儿的争抢行为,并不能全归结于幼儿本身的个性;在国外的研究中,在60年代以前,这些冲突通常都被认为是不好的,对幼儿有负面的影响,而从60年代以后才开始研究这些冲突带来的正面影响。外国学者经研究发现,这些争抢或者说是冲突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这些冲突,不仅着眼于如何减少冲突,同时对冲突又有了正面的了解。
词根是什么意思在看待争抢问题时,首先应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同时还要意识到争抢行为并不一定全是危害,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正确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则会造成危害,所以面对这一类问题时要积极地加以引导而不是杜绝这类事件。中国跆拳道
苹果4s数据线二、结果与分析
(一)引起中班幼儿争抢行为的主要原因
这些冲突往往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多方面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心理年龄特征、性格、外部环境。
1.心理年龄特征
由于社会性的发展不充分,幼儿的情绪还不够稳定,以及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导致在这一阶段的幼儿会有冲突产生。在这一阶段,幼儿的社会性开始发展,所以会出现一些交往的行为,如一起玩玩具,分组做游戏,娃娃家等,但是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导致矛盾的发生。社会性的发展促使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让幼儿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冲突的解决以及促进良好品质的发展。由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充分,导致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的产生,会出现语言攻击,告状,威胁等不恰当的做法,导致冲突的发生。
皮亚杰曾经指出“他们以为,他们既能理解别人,也能为别人理解。”正是因为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这种不对称理解关系,使得儿童彼此之间缺乏理解对方意图的能力。[1]幼儿在于成人交往中,成人可以理解幼儿的语言,并作出适当的回应,这使幼儿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主义”,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幼儿理所当然的认为所有人都会认可他的意愿,在与其他幼儿的交往中就会产生意图的不理解,造成冲突的产生。
[1]范玲. 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07
2.性格
性格又可以称为气质类型,可以大致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幼儿的人格特征即个性特点会直接影响到冲突事件的发生和发展。[1]在不同的气质类型之下,产生的情绪行为也会不同:多血质的幼儿在发生冲突时会主动于对方交流并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能够采取适当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如一起玩、交换等;粘液质的幼儿一般不会主动发生争抢行为,而在争抢过程之中也能够采取适当的方式,不会采取攻击性行为:胆汁质的幼儿性格比较暴躁,所以常常会是主动争抢的那一方,在争抢之中占主导地位,常常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解决冲突;抑郁质的幼儿比较孤僻,既不会主动产生冲突,冲突发生时也不占主导地位,基本不会采取行为去解决冲突。
3.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指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在家庭中,当今社会大部分子女都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被视为“掌中宝”,缺乏同龄人之间的交往,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无原则迁就造成幼儿的任性。另一方面幼儿习惯于独处,不适应和他人共同玩玩具。[2]由此可见,不恰当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会导致幼儿在社会性的发展上造成与他人交际的困难,同时还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导致幼儿在交流中会发生冲突:班级环境,也可以视为有多个个体组成的小社会集体环境,在这一环境之下,幼儿会与他人发生交往,并在交往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这时由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就格外重要,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学会谦让、交流、理解等积极情绪,所以教师的引导就成为了班级环境的最重要的环节。(二)解决幼儿争抢行为的教育策略
1.教师的引导
(1)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分享行为(Sharing behavior)是指一种人们在体生活中把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利、某种机会、某些智慧、某种思想或情感与别人共同享用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突出表现。[3]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幼儿的矛盾冲突转化为分享行为的培养,引导幼儿尝试与人分享,养成自主分享的习惯,如:
案例1
中(三)班的圆圆和陈亦佑是好朋友,中午吃完饭就坐在外面看书,圆圆拿了一本故事书,而陈亦佑拿了一本贴纸书。圆圆看见陈亦佑的贴纸书再看看自己的故事书就把故事书放到了一边,用手去抢陈亦佑的故事书,而陈亦佑则皱着眉头不给。这时老师发现了她们的状况,于是出言制止:“你们俩个不要抢书啦,书都被你们撕疼啦!圆圆你要问陈亦佑可以把这本书给我看看吗,不可以抢”圆圆:“可以给我看看吗?”老师:“陈亦佑你可以说那我们
[1]蒋秋芳.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王伟燕.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争抢行为初探[J]. 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10:156
[3]刘源. 不同游戏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教师指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