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据说是政府办的大型珠宝商场时,有位部门经理始终倍伴着我。这位先生也是华人,四十多岁,带一副金边眼镜,举止彬彬有礼,讲一口不很标准但字字都可听懂的汉语普通话。参观结束时,我称赞他中国话讲的好。他未作正面解释,却讲了这样一件事:“前不久,我接待一位印尼华侨,开始时用英语对话。离别时我问他还会讲中国话吗?他用中国话回答,不行啦,都忘完
啦,一句也不会讲啦。有他这一句话,我心里完全明白了。中国话不是讲得挺好嘛,怎么说都忘光了?”话语中对那位印尼华侨假称自己不会讲中国话表示难以理解。我们接触到的华侨中,讲中国话时都非常轻松和自豪,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是这种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参政议政★
杨明德
馆应设清真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在56个民族中,有回、东乡、撒拉、保安、维吾尔、哈萨克
、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10个少数民族,在生活习惯上忌吃猪、狗、驴等肉及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他们这种清真饮食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沿久积而形成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受到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我省是一个散居、杂居少数民族的大省之一,仅回族就有百万人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日益增多;世界各地与台港澳侨中穆斯林来豫探亲、观光、旅游、经商者也与日俱增。针对这个情况,我省一些城市中接待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的宾馆,相继设立了清真灶
或清真席,受到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兄弟民族的欢迎。
但是,也有一部分接待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的宾馆领导,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做表面文章,说是设有“清真席”,实际上不清真,服务员端错菜,客人吃出猪肉的问题时有发生。总书记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望引起高度重视。
一、要在接待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的宾馆职工中,加强党和政府有关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教育。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
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众性。少数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是否被尊重十分敏感,往往把它
看作是否尊重他们的民族的问题。诚如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所说,对民族风俗习惯“如不尊重,就很容易刺激感情”。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尊重少数民族,是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对民族团结有重要的意义。绝不能把吃不吃猪肉作为衡量进步与落后的标准和是否有宗教信仰的标准。一定要把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的风俗习
惯,当作关系到维护民族团结的一件大事抓好。
二、接待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的宾馆,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我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一定要按照1994年9月1日河南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中关于“接待有清
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的宾馆(饭店)、医院,应当设清真灶”的规定,尽早设立清真灶。所谓清真灶,是指从采购、保管到加工制作、炊灶用具等,都必须符合清真的标准。清真灶的厨师最好能由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三、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河南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和其他民族法规的规定,经常地或者定期地依法检查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和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
(作者系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中州统战》年第期
40
1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