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教案)
教学目标
描写秋天的词语有哪些1.认识“洼、印”6个生字,会写“铺、泥”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15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体会“我”对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4.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
教学准备 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放晴”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
3.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教具准备 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渲染,导入新课。
师:秋天赋予了世界另一番模样。我们才领略了三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再来回顾一下秋天的美吧!
师:秋天的美在事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家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是什么颜的?
(课件出示梧桐树叶的图片)
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它的美。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秋天,去观察一条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吧。
2.板书课题。(板书: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
齐读课题,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读文赏句,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我感知,圈画出难读、难懂的词语。
1你圈画了哪些难懂的词语呢?
2这些词语我们该如何读准并理解呢?
①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时,可通过查它的意思来判断。② 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理解。
预设:“粘在”。“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ān”,是指梧桐树叶附着在水泥道上。
3.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1学生认读:水洼、湿漉漉、印着、熨帖、凌乱、增添、棕红、雨靴
2结合语境,读准生字。
①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理解“洼”的意思。
②了解“湿漉漉”的结构,读准前鼻音生字“印”,读准后鼻音生字“凌、增”。
③教师进行生字教学:“靴”就是有长筒的鞋,大多是皮革做成的,因此是革字旁。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交流:课题中的“金巴掌”指的是什么?(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2.朗读文章,思考这篇文章描写了怎样的美景。
1思考“我”在上学路上观察到了哪些景物,边读边圈出短语。
明朗的天空  亮晶晶的水洼  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棕红的小雨靴
2借助填空练习,整体感知:“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抬头看到了—— 明朗的天空 ,低头不时还能看见—— 亮晶晶的水洼 ,“我”走在水泥道上,发现整条水泥道就像铺上了—— 一块彩的地毯 ,原来那是—— 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我”穿着—— 一双棕红的小雨靴 ,多像两只棕红的小鸟。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宜从整体入手,重视整体把握。这一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起点,引导学生圈画并交流观察到的景物,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将零散的交流整合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3.启发:你看,这些都是极其普通的事物,在“我”的眼里,却是那么美。所以,“我”最后发出感叹:“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学写生字,分类积累
1.出示会写字,按结构归类。
“铺、泥、院、墙、印、排、列、规、则、乱、棕”是左右结构;“晶”是上下结构;“迟”是半包围结构。
2.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晶”,左右结构的字“印、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迟”,学生练写。
晶:三个“日”要匀称,上边的“日”居中,下边的两个要平行排列。
印:第一笔短撇起笔稍高,与下边的竖提分两笔写,中间有一短横,右边是单耳。
规:左边的两横稍向上提,竖撇要舒展,点要小;“见”的上框要窄。
迟:“尺”的扁框要小,捺变为点,注意“辶”的笔画。
2引入《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注意横平竖直。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5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将具有相似特点的生字归类进行指导,并提前渗透《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有利于学生在反复学习中提高书写技能。
3.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词语积累。表示事物的词语:巴掌、水洼;表示动作的词语:蹦跳;形容事物的词语:明朗、潮湿、闪闪发光、平展、凌乱;叠词:亮晶晶、湿漉漉;有新鲜感的词语:巴掌、放晴、水洼、映着、尽头、熨帖、平展、规则、凌乱、迟到。
2短语积累:明朗的天空、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蓝天、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水泥道、彩的地毯、闪闪发光的地毯、很远很远的地方、金的小巴掌、棕红的小雨靴、棕红的小鸟、金黄的叶丛。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指名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
课的生字,并利用了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另外,在初读课文时,锻炼了语言的组织能力,学习了分类积累词语。
5.当堂检测:建议使用小册子“随堂练”中的基础练习的内容。
6.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课时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体会“我”对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
教具准备 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回顾课文,以旧引新
1.认读词语:认读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2.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天开始 放晴  了, 明朗 的天空下,不时还能看见一个 亮晶晶 的水洼。我走在铺满巴掌的 水泥 道上,整条道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印着 落叶 图案的、 闪闪发光 的地毯。
【设计意图】借助填空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词语,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这条水泥道的美,把金的梧桐树叶与天空、水洼等组合成了一幅优美的画。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感受它的美吧!
感知画面,发现美
1.学习第1~4自然段,要求:(1)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2)选择一个特别喜欢的片段,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理解画面的美丽。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①交流分享,思考:“明朗”一词是什么意思?
②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预设1:可以运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明朗”与“晴朗”的意思相近。
预设2: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明朗”指“雨过天晴后的天空是很蓝很亮的,就像洗过一样”。
③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句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明朗”的意思?(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蓝天)(板书:天空明朗)
2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①“水洼”指的是什么?(出示图片)理解“水洼”的意思。(板书:地面潮湿)
②用了什么方法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小结:理解词语,当用一种方法理解不了的时候,可以试着用另外的方法;有时候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把难懂的词语理解得更加准确。
4.指导朗读:天空本来很常见,很普通,但在“我”的眼中,却是那么明朗,那么美丽。让我们试着用轻快的语调来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雨过天晴的景象。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这一部分教学的重点。教学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同时,将理解词语与想象画面、朗读指导融为一体,能发挥阅读教学的多重功能。
想象画面,理解美
1.朗读第5~8自然段,理解词语,想象画面,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5自然段是梧桐叶落下的远景,第6自然段是水泥道的全景,第7自然段是水泥道上梧桐树
的落叶的特写镜头,第8自然段是“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悦心情。
2.提出学习任务:这几个镜头中,你觉得哪个镜头最美?为什么?请圈画出相关词句,结合词句说说理由。
3.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展示。
(1)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