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道自风华
作者:蔡雪琴 陈燕
韩国洗面奶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22年第10期
        【项目简介】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以国家倡导的立德树人和关键能力培养为指导,结合自身发展特,校于2020年成功申报了江苏省特文化建设项目“家有道 自风华——‘家文化’特课程”。该课程有机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并对国家课程进行有效拓展延伸,赋予柏庐“家”的特征,形成涵盖知、情、品、性、身五方面的发展体系。重点建设以“家训”德育课程、延伸性阅读课程、启智“数学+”课程、英语“外交家”课程、七彩艺术课程等为代表的多元课程,发掘学生潜力,发挥个性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锻炼英语单词
        摘要: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坚持立德树人,传承朱柏庐《治家格言》,将朱柏庐先生的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教学创新相结合,实施“家文化”特教育,建设“家文化”校园环境,创设“家训德育”育人共同体,构建“家文化”学校课程,丰富“家文化”社团活动,培育“家文化”慧爱教师,并构建了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家文化”;特课程;校园文化;育人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4A-0013-0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与课程教学创新,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开展了“家文化”特课程的实践与探索,着力教学创新,打造“家文化”特教育品牌,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一、“家文化”特课程的研究背景
        昆山市柏庐实验小学创办于2002年,取名源于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昆山“三賢”之一的朱柏庐先生。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传承朱柏庐《治家格言》,确立“以人为本,阳光育人,育阳光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师生增值,为家庭添福”的办学宗旨,逐步形成了“家文化”教育文化建设纲要,以“家有道 自风华”的学校精神,将朱柏庐先生的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教学创新相结合,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家文化”特课程文化背景
        学校以“家有道 自风华”为学校精神,研究朱柏庐《治家格言》为主的经典“家训”,融朱柏庐先生的文化底蕴和素质教育的人文精神于一体,传承“治家文化”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家训,认真缕析传统家训中的育人思想,挖掘家训在新时代的育人功能。
土耳其介绍        (二)“家文化”特课程的实施基础
        学校切实落实课程计划,配齐用好各类专用教室,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家有道 自风华”为学校精神,致力打造“家文化”教育品牌。学校每年举办“三礼四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编印《柏庐孩子学古诗》《柏庐孩子读家训》《柏庐孩子品美文》等校本读本,以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为引领,推进中华经典诵读特建设。加强各社团建设,如建好用好昆山市防震减灾科普馆,开展科技教育;成立并运作柏庐儿童体育俱乐部,开展奥林匹克体育项目和棋类项目普及教育,推进智力体育特建设;加强七彩艺术社团训练指导,推进艺术教育。
        (三)“家文化”特课程的科研基础
        学校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诵读经典诗文,传承治家文化的实践研究”,打造学校“治家文化”经典诵读特品牌,弘扬治家文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涌现了一批有特的优质课,尤其是一批青年教师在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中崭露头角。“治家文化”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上海到拉萨        二、“家文化”特课程的核心概念
        家是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是精神休憩的港湾,是个人情感的依托。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的影子。家文化思想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的精神源泉和连接纽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人结合儒家思想,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家族文化体系,比如说家规、家教、家训,并代代相传下来。我校的家文化则是将中国的政治、传统宗教、礼俗与文化生活融为一体,使其具备巨大的兼容性,超越时空的局限性。学校对“家文化”特课程的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一)实现自我的责任教育
        “家文化课程”首先是指向学生自身的教育,这是“家文化课程”的起点,并贯穿于“家文化课程”的始终。要想让学生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并主动地关怀他人与社会,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养成“兼济天下”的情怀;其次要激发学生不断地接近梦想、践行志向的内在动力;最后要强化学生核心本领的修炼与全面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自我实现。而这也构成了学生主动担当与关怀他人的基本前提。
        (二)主动发展的适性教育
        教育中的自主发展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发展,主动寻求自己的发展空间。这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实现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个性化教育;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这里的自主不是放任与自由,而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与追求,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提供的最大可能的情境与平台。这里的发展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体验的丰富,更强调学生品格的进步,强调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关爱他人的感恩教育治家格言
        家文化的一大要义便是对他人的责任,具体表现为理解与体谅他人,关怀与善待他人,帮助与支持他人。对他人的责任归根结底就是发自肺腑地关爱他人、感恩他人。面对当下社会人情冷漠、关爱缺失的现状,感恩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感恩教育使学生关爱他人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强化,而“责任心”本身也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四)服务家园的本领教育
        家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它给人以安全、温暖与抚慰,更提供人们前行的能量与动力。对于家园,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着深深的依恋,更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家
园潜在的建设者与守护者,柏庐学子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树立起服务家园的强烈意识,严格要求并不断地锤炼自己,增强建设家园的本领与能力,通过完善自我去建设美好的家园。当然,服务家园并不只指向不久的将来,而更要立足于当下,在条件允许与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社区弱势体提供可能的帮助,为社区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三、“家文化”特课程的实施策略
        “家文化”特课程建设既彰显了昆山乡贤的文化底蕴,又有效构建了基于儿童立场的文化特课程,把传统文化传承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敦品弘志、身心两健、知能行远的时代学子。
        (一)建设“家文化”校园环境
        学校“家文化”校园环境的建设既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韵味与美好,又反映了时代的朝气与活力,二者能够相互交融,彼此辉映,对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场所进行独具匠心的装饰,创造富于想象的艺术化的生活环境。在凸显人文性与时代性的同时,更追求体现互动性,一景一物皆可与师生共存,为师生所用。
        1.制订“家韵泉风”校园环境整体规划方案
        学校在“家文化教育”的主题下,构建了彰显家风、家训、家教一体化的校园环境整体规划方案,着重在体现“家有道 自风华”上有所突破。
        2.打造“家风留香”全场景式书卷长廊
        学校进一步挖掘历代家训,全力打造“家风留香”的全场景式书卷长廊。长廊随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与“家文化”有关的图书与阅读资料,让学生在休憩时可以随手拿来翻阅、品读。同时,在纸质图书的基础上,增添若干触摸式电子阅读设备,供学生浏览知识、搜索信息。另外,书卷长廊的管理工作主要由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在享受图书魅力的同时也要履行管理、保护图书的职责。
        3.建设“家文化微型世博园”品牌
        学校从体育馆建设着手,着重以“家文化世博园”为品牌打造一流的活动场馆。学校在重点加强“家文化博物馆”场馆建设的同时,建设若干“家文化”系列活动馆,供学生进行社团活动及小组研究学习。此外,学校还建设若干游戏乐园,供学生动手操作与课余玩耍。
        (二)创设“家训德育”育人共同体
        学校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紧围绕“家训”这个核心理念开展德育实践探索,把抽象的理念与现实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学校德育核心课程《柏庐孩子学格言》《柏庐好习惯》,开展品格教育活动,强调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平等参与。通过开发德育课程,学校把校园“家训”文化教育、品格課堂教育和社团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建立了“家训德育”实践活动实施的保障体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1.规划“家训德育”实践活动
        学校打造了“家训德育”这一重要品牌,开发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并进行整体规划与实施,从德育工作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不断实践研究。具体的实践活动可以包括家训文化论坛、家训观点争鸣、家训高峰辩论,以及各种以科技、文化、艺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项目。
        2.建立“五位一体”育人模式
        “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如图1)以“家文化”为核心,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区为
育人共同体,践行“勤、俭、和、善、孝、诚”修身齐家的传统美德。学校基于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鼓励家长进校参与育人活动,在活动中全面了解学校品格养成教育,与老师们一起为学生提供温馨而又真诚的品格养成教育,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此外,学校还积极与社会单位、场馆联合开展育人活动,共同努力创建以“家训”为特的体,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与公益精神。
        (三)构建“家文化”学校课程
        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课程是核心。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育课程文化。在我校,师生传承的是优秀的文化传统,秉承的是传统的朱氏家训,追寻的是名人家训的步伐,以家文化作为学校的文化脉络,以助人立德修身的经典作为载体,培养新时代的柏庐学子。
        1.确立学校课程理念
        依据苏州市教育局《苏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文件要求,学校针对学生发展情况,增设部分学校课程。我们提倡以高效、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好国家的基础性课
程,以投入与创新做好拓展课程与研究课程。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逐步打造独具柏庐特的“家文化”课程,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敦品弘志、身心两健、知能行远的时代学子。
        2.形成具有学校特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
        学校通过专题讲座、沙龙研讨、自主学习等形式,明确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操作策略。学校成立“家文化”课程开发委员会,研制课程开发框架,进行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学校重点建设以“家训”德育课程、延伸性阅读课程、启智“数学+”课程、英语“外交家”课程、七彩艺术课程等为代表的多元课程,发掘学生潜力,发挥个性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