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知识
最常识的:
21厘米辐射:由星际空间中寒冷稀薄的氢云发射的电磁辐射。
3α过程:在核聚变反应中,三个氦核聚合成一个炭核的过程。
3千秒差距旋臂:一团以53公里/秒的速度远离银河中心的中性氢云。
埃:长度单位,1埃=1e-10米,通常用来度量光的波长。
矮新星:会产生周期性的类似新星爆发现象的天体,成因可能是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有机分子。
暗物质:用来填补理论中质量缺陷的假想物质。
暗线光谱:见吸收光谱。
暗星云:由尘埃和气体等不发光物质组成的星云。
奥尔特云:位于太阳系外层的云团,被认为是彗星的发源地。
巴尔莫线系:氢原子的一组光谱线,位于可见光和近紫外区。
白矮星:白矮星是内核塌缩后已经死亡的恒星,大小和地球类似。
百万秒差距(Mpc):一百万个秒差距。
半长轴:椭圆长轴的一半。
棒旋星系:一种漩涡星系,内部的旋臂呈明显的棒状。
暴胀宇宙:一种存在早期膨胀阶段的大爆炸宇宙模型。
倍利珠:日全食时通过月球的起伏表面射出的太阳光。
变星:亮度周期变化的恒星。
标准时:等于时区中央经度上的地方平时。
表岩屑:一种由破碎的岩石屑构成的土壤。
波长:两个相邻的波峰或者波谷之间的距离,通常用λ表示。
波长最大值:完全辐射体发射的波谱中能量最大的谱的波长,仅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捕获假说:一种关于月球起源的理论。
不规则星系:外表不规则的巨大气体云,包含大量的星族I和星族II恒星,但没有旋臂。
长周期变星:光变周期在100到400天的变星。
超导体:对于某些物体,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电阻值将会降为零,处于这种状
尘埃尾:由尘埃等不带电物质构成的慧尾。
赤道式装置:可以在赤经和赤纬方向运动的装置。
赤纬:用于天球的一种坐标,类似地球上的纬度。
臭氧层:地球大气层的一层,位于地表以上15-30km,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春分,春分点:天球上太阳由南半球移向北半球在天赤道上经过的那一点。此时大约是3 月21日左右。
磁层:行星的磁场。
次大气层:从行星内部逃逸出来的富含二氧化碳的气体。
次极小:在食变双星的光变曲线中,较浅的那一次交食。
次镜:反射望远镜中将光线发射到一点以利于观测的那面镜子。
大潮:满月或新月时出现的大幅度的海潮。
大碰撞假说:认为月球形成于一次小行星与地球的碰撞。
大气窗口:电磁波谱中可以通过地球大气层的部分,包括射电、红外和光学波段。大统一理论:将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统一为一种作用的理论。
带纹:木星大气层中的条状云带。
大爆炸理论:一种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理论。
灯塔理论:认为脉冲星是自传的中子星的一种理论。
光年: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
地方天球子午圈:过天顶和天低的南北方向大圆
地平式装置:可以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移动的望远镜系统。
地震波:一种通常在地震时才出现的可以横穿地球的机械波。
第二星族:含重元素较少的恒星,此类恒星比较老,多分布于银核和银韵中。
第一星族:含重元素较多的恒星,此类恒星比较年轻,多分布于银盘上。
电波星系:一种发射强射电信号的星系。
星族电磁辐射: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场。如:光,无线电波
电荷耦合元件( CCD ):半导体光电成像设备。很适用于天文观测。
电子:一种带单位负电荷的小质量粒子。
电子伏特:能量单位,等于1单位电子电量乘以1伏特。
冬至,冬至点:天球上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那一点。也就是大约每年12月22日。
动星系核:发出很强辐射的星系。
多普勒效应:由被测物体运动导致的谱线波长变化。
多普勒致宽:由气体中原子的运动造成的谱线加宽。
发电机效应:一种理论,认为地球磁场是由熔融地核产生的。
发射谱线:由原子辐射出的光子在光谱中产生的亮线。
发射星云:被恒星的紫外辐射激发而发光的气体云。
发射光谱:包含发射线的光谱。
反射望远镜:利用反射镜将光汇聚到焦点上成像的望远镜系统。
反射星云:通过反射星光而发光的星际尘埃云。
范艾伦带:由地球磁场俘获的高能离子形成的辐射带。
非宇宙学红移:不是由宇宙膨胀效应所导致的红移。
分光视差:分析恒星谱线以测定恒星距离的方法。
分光双星:从子星始向速度的变化而判知的恒星。
分裂假说:一种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认为月球是从地球中分离出去的。
分子云:包含大量分子的浓密星际气体云。
封闭宇宙:一种认为有足够的物质能够使宇宙停止膨胀的宇宙模型。
辐射点:发生流星雨的时候,将流星的轨迹反向延长将会汇聚在一点上,这一点称作辐射点。辐射纹(月面):陨星撞击月亮表面的时候,所产生的很多由撞击弹坑向外辐射的白条纹。辐射压:当物体的表面吸收了光子以后,会受到一个压力。
高斯:磁感应强度的单位。
各向同性:宇宙学假设,认为宇宙在各个方向上性质相同。
共同吸积假说:一种认为月球和地球共同形成的理论。
共振:两个周期运动相互同步的现象。
光变曲线:亮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常用来分析变星和食双星。
光度:星体在一秒钟内辐射出的总能量。
光度计:用于测量天体辐射强度的仪器。
光谱型:恒星在哈勃系统中的类型。
光球:太阳的可见表面。
光学双星:看上去很接近的两颗恒星,但实际距离可能非常遥远。
哈勃常数:宇宙学基本参数,用以度量宇宙的大小和年龄。
哈勃定律:星系的退星速度和其距离呈线性关系。v = H0×d 即退行速度v与距离d成正比。
氦闪:在巨星内发生的氦的聚合发应。
寒武纪时期:5-6亿年前的地质时期,在这段时期地球上的生命开始大量出现。
核合成:发生在恒星内部和超新星爆发时的重元素合成过程。
褐矮星:是构成类似恒星,但质量不够大,不足以在核心点燃聚变反应的气态天体。其质量在恒星与行星之间。
赫罗图:将大量恒星以其光度和表面温度为横纵坐标画成的统计图。
黑洞:由大质量恒星塌缩成的特殊天体,具有极强的引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