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风民俗作文(精选11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西民风民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广西民风民俗作文 篇1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了!当历史的时针指向辉煌的2021年,此时,她已经走过了58个风风雨雨。
自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艰苦创业,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作为广西的一位小公民,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在我们广西有好多享誉于世界的著名景观,如桂林山水、北海银滩等。能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成长,是人们一生的心愿。我喜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广西在这50年来,一直都在向小康社会迈进历史性的跨越,这是每位广西人都能看到的。和过去相比,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困落后到富裕富
强,努力了58年!
在过去的50年里,人们所居住的基本上是破旧不堪的瓦房、泥房和毛草房,生活简朴得不能再简朴,衣敝履空,都快揭不开锅了。在党的领导下,广西人民齐心协力搞建设,开拓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每家每户都能过上富贵安康的生活,道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城市中高楼耸立,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农村中楼房别墅;人们个个西装革履,衣装楚楚;商店里琳琅满目……一副繁华的景象。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全区人民的功劳。
作为广西的一位小公民,我更应该为社会做点事情。弯一弯腰,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和果皮;用一用力,和伙伴们推着叔叔的三轮车上坡……虽然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似乎对广西、中国,乃至世界都没有什么影响,不过,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表达了我对广西这个富有生机的地方一份炽热的心。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广西建设的更加美好。
啊,生我养我的广西啊,我爱你!
广西民风民俗作文 篇2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
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广西民风民俗作文 篇3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
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广西民风民俗作文 篇4
民俗民风作文
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三,每家每户都会染彩蛋,做五糯米饭,唱歌圩等等,这些古老的习俗千百年来在壮乡这片土地上不断传承。历史上,关于壮族三月三的民俗在广西各地《府志》、《县志》、《风俗志》中早已记载,古代文人的诗词笔记中也略有描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音乐学在中国逐步盛行,关于“广西三月三”的学术成果日渐丰富。如潘其旭先生在1991年出版的《壮族歌圩研究》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壮族歌圩”的历史起源、表现形式;黄桂秋先生在1996年出版的《壮族仪式歌谣与民俗文化》一书中研究了壮族仪式歌谣等等。当今社会,当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遭到外来文化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之时,壮族文化活动却在新时代重构当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2016年4月,笔者走进广西,从局外人的视角领略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采。
广西壮族三月三主要由“拜山”和“歌圩”两部分发展而来,“拜山”又称“祭祖”,旨在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游花炮”是“拜山”一项传统习俗,以下是广西隆安县乔建镇的“游花炮”记录。清晨,壮族同胞将花炮抬上山轮车,在乔建镇镇政府集合,祭拜先祖,舞龙舞狮表演。上午十点,三轮车组成的花炮队开始沿着街道慢慢游走,街边每家每户均点纸焚香,燃放鞭炮,将壮乡民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壮族,我国南方古百越族中古骆越人的后裔,古越人“尚越声”,壮族人“好歌圩”。“歌圩”又称“歌节”,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人民在“歌圩节”中演唱历史歌、爱情歌、盘歌、季节歌、生产歌等等。198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确定“三月三歌节”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自1985年起,骆越文化发源地广西武鸣县以歌节的形式连续举办了18届“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2003年,壮族三月三“歌节”复名为三月三“歌圩”,成为享誉世界的壮族文化品牌。2006年,“壮族歌圩”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三月三歌圩”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着不同的风貌。原始社会时期,“三月三歌圩”主要是祭祀祖先,以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向大自然表示敬畏,祈求风调雨顺。随着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壮族“三月三歌圩”也慢慢褪去宗教的外衣,演变成融合民风民俗及地方内涵的.男女青年结交朋友的民俗活动。以下是广西武鸣县歌圩会表演记实。
歌圩会选在村口的空地上,持续两三天。村民们热情接待外地的“赶歌圩者”,不管是否相识,都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住宿。参加对歌的主要是青年男女们,中老年人与小孩欣赏或者品评,给青年们当参谋。来自各村的年轻人三五成,寻其他村的对歌对象,对唱山歌,有单人对唱、双人对唱,也有集体对唱。一般男生先唱“游览歌”,并在女生人中寻对歌者,发现喜欢的女孩,便开始唱“邀请歌”或者“见面歌”;女生回应后,两人对唱“询问歌”,双
方互相了解;待到高潮时,二人对唱“交情歌”、“爱慕歌”。最后在分别时唱“分别歌”,男女青年如果互有爱慕之情,就会互相赠送定情信物。对歌的歌词多为即兴演唱,内容与平时生活贴近,热情亲切。
千人竹竿舞也是“壮族三月三”一项特的民俗活动。千人竹竿舞简单有趣,热闹非凡,娱乐性强,挑战性高,曾博得外国游客“世界罕见的健美操”之美称。上千名同胞身穿传统服饰,手执不同道具,载歌载舞。竹竿舞的表演者由各乡镇挑选,性别年龄不限,节奏良好者颇佳。跳舞者两人一对,十人一组,一百多组齐舞,加上执竿的中学生,有数千人之众。千人竹竿舞由大鼓开篇,一声鼓响后,执竿者用竹竿撞击竹竿,发出有规律的碰撞声。舞者在竹竿间来回跳跃,做出优美的舞姿。青年男女们亦随节奏歌唱……表演结束后,各乡镇竹竿舞队开始在主席台上表演竞赛,让领导众检阅,并打分颁奖。竞演结束后,众自由试跳,全民进入欢乐的海洋。
广西民风民俗作文 篇5
今天冬至,又使我想起小时候过冬至,五十年末,山村没有电灯,一到夜晚村子一片漆黑,不见行人;只是偶尔听到村中的狗猫叫声。我们家也早早关门,全家围绕在炉火旁,吃着母亲
包的香喷喷素水饺,听听老爹讲讲水浒三国故事,一家平平安安其乐融融,这可能就是一直想抱紧的幸福!
记得小时候和母亲有过这样一次对话,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她,可爱而美丽。她说:“吃了冬至饭,姑娘媳妇有点烦。”
我跑过去问:“妈,为什么呀?”
妈妈接过话茬说:“过去的大姑娘小媳妇,有点害怕过冬至。因为要长一岁。这一天是一年夜晚当中最长的一个,大姑娘小媳妇可以在被窝里多呆一会儿。过完这一夜,一夜比一夜短,每天要多做一线的针线活。做活做到眼睛看不到东西为止。如果要赶活的话,还要点油灯。婆婆害怕浪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