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及威宁教育局新课程改革关于大课间六、七、八的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单一的课间操活动模式,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为学生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体育资源。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形成和方法,与五心教育、迤那中学少年宫艺术活动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素养,体现合作、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展示学生的精神面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领导机构
1、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大课间活动组 长:马建雄(校长)
副组长:黄旭(党支部书记)、马荣(思政主任) 、赵可(团总支书记)
组 员:夏景华(信息科研主任)、 班虹瑜(艺体组组长)、娄应洪、陈军、严洪娟、各班班主任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思政主任马荣兼任。
主 任:马 荣 (负责统筹安排,组织评价)
副主任:赵 可 (配合思政处作好评价工作)
成 员:夏景华(负责简报设计、图片收集)
班虹瑜(制定实施方案、协调与指导各班级开展活动,协调各班的场地划分,配合思政处对各班级进行监督检查)
娄应洪、陈军、严洪娟(配合好艺体组的各项工作)
各班班主任(班级活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好本班的活动,监督本班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及安全。把本班的任课教师分配到班,协助组织,参与活动。)
三、活动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全员参与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3、安全第一原则。严密场地、器材管理,落实行政值周值班、班主任、任课教师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管理,制订安全预案,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
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小,在校学生多,人均占地面积不足的特点,采取以年级为单位,室内、室外分组活动的形式。室外以学校快乐体育训练为主,体竞赛为辅;室内以班级特创建为主,室内游戏、室内经典诵读室内体育活动为辅。
5、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又不增加学业负担为前提,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内容,将“五心”教育、艺术、体育、特创建融为一体。
6、创新型原则。我校场地小,学生多,大课间活动适宜开展有利于健康的游戏,跳皮筋,踢毽子、跳绳、摇呼啦圈、拍球、健身操、丢沙包、小型民族舞蹈之类的活动。
4、活动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第二节课后,活动时间50分钟。
5、活动内容:
1、晴天室外项目:
上午课间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英雄少年)和跳绳(长绳、短绳、花样等)、跳橡筋绳、简易健身操、简易民族舞、秧歌舞、五步拳、呼啦圈、游戏和其他自编、自导、自演、自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项目。
2、雨天室内项目:
棋类活动、室内小游戏、猜谜语、观看电视新闻节目、诵读中华经典等。
6、活动程序:
上午第二节课间40分钟活动:
程序一:入场(运动员进行曲)(5分钟)——各班集合踏步、整队(0.5分钟)——武术健身操(英雄少年)(4.5分钟)——手语(感恩的心、融入五心教育誓词)(2分钟)——小组特展示(9分钟)——集合号响起(10秒)——各班迅速集合整队(5分钟)——必唱歌曲“母亲”(3分钟)——全校同学宣誓(0.5分钟)——退场(5分钟)
7、活动组织形式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班干部组织,科任教师协助,在一块场地内开展广播体操、指定项目或者自选项目的活动。
8、活动组织要求:
(1)各班级必须严格按照事先安排的场地进行活动,不得擅自改变地点。
(2)活动所需器材由各班级统一报送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购买一些经济实用的器材(如跳绳、毽子、橡皮筋等)。
(3)各班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并对活动内容及器材进行创新,学校将在每年的12、9活动中组织比赛,对好的创新活动项目进行奖励和推广。
(4)小组特展示项目由本班老师、同学提供,各班级可定期更改活动内容,但必须报体育组备案后方可开展。
(5)各班级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和音乐开展活动,不得延迟或拖延各活动时间。
九、活动管理
1、下课后班主任、第二节课的老师、班干部应及时将班集体带到指定地点,体育委员做好集合整队。
2、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后带回教室。
3、活动中思政处、校团委、学生会对各班级进行抽查点名。
4、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报思政处,酌情给予一定处分。
5、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大课间活动出现的问题。
十、评价
评价内容:出勤、组织开展情况、比赛等,纳入文明班级评比范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