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影长的四季变化》说课稿(一)
附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影长的四季变化》是新教材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五课的内容。本课以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活动为载体,通过生活经验-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模拟对象的特征,逐渐形成关于本质的思考和认识,经历由原型抽象—实验考察—类推原型的思维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1、能复制古代天文仪器,模拟测量四季的影长。
2、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帮助我们发现四季影长的变化规律。
3、了解科学技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改造生存环境,顺应自然规律,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通过复制古人仪器,感受古人智慧,体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先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模拟测量四季日影变化。
教学难点:影子的四季变化规律。
四、说学情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特征和自转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旨在探究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为后期了解地球公转特点,了解四季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做下铺垫。
五、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
教师提问:四季交替,年年循环,日影变化会随着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吗?有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活动:依据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日影变化的季节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已有的一天中影子长短变化这一先验知识的引导将话题聚焦到影子的四季变化中来。
板块二、探索
(1)查阅资料,了解古人是如何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规律。
四季教案学生活动:阅读资料,认识古人的观测仪器和观测结果。
设计意图:对古代日影观测技术形成初步印象,激发复制圭表的兴趣。
(2)制作圭表
学生活动:充分认识圭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制作圭表。
教师活动:在学生制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圭表的制作充分认识圭表的结构和功能,形成测量验证的实验动机。
(3)模拟实验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明确太阳在四季中的位置变化,展示材料和操作示范动态图。
学生活动:进行模拟实验,记录并汇报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形成对影长四季变化规律的认识,通过模拟实验逐渐形成对影长四季变化成因的思考,从而激发了解更多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4)实际观测
学生活动:利用自制圭表,实际观测一年内影子的变化并记录,依据数据处理研讨正午时分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
教师活动:本环节无法在课堂呈现,因时间跨度较大,可在一年中关键时间点提醒孩子观察,总结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观测能够发现除影长变化之外的更多的自然信息,扩充学生对更多自然现象的四季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收集、分析的能力,形成依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意识。
板块三、拓展
教师提问:除了日影长度随四季变化,还有那些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呢?
学生活动:观察教科书数据表,尝试了解更多自然现象的四季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多个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通过拓展资料阅读,充分认识四季变化规律的自然现象,为后续探究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关系铺垫。
六、板书设计
《影长的四季变化》
制作简易圭表
模拟实验
古人的观测
实际观测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按照教材环节设计了几个环节,但没有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整节课都比较平淡,变得像是为讲授知识概念而讲授,反思着,本节课的材料比较多,如果有结构地出示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还能调控课堂纪律。作为年轻的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在磨课中不停地锻炼自己,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影长的四季变化》说课稿(二)
附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5课。本单元的5~7课都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学习目标而设计的。内容编排分别是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研究,四季变化成因初探,了解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最后回归生活,了解四季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我们常说的四季变化是指平均气温的四季变化、正午影长的四季变化、日出时间的四季变化、太阳高度的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都是与地球公转有关的。学生在低中年级已经有过四季变化规律和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学习,本课选取“探究正午影长的四季变化规律”作为主题,是基于课程标准关于学习目标选定的,教科书还在拓展部分提供了日出时间变化规律和太阳仰角变化规律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