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纸船——寄母亲》原文及赏析优秀2篇
《纸船——寄母亲》赏析:篇一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
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
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
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
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思念母亲的诗。诗中体现了一种离家远走的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不同于大多数同类题材的诗歌,冰心选取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用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选取纸船作为寄托对母
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用纸船向人们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的形象。进而抒发出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作者简介:篇二
冰心 纸船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