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词法和句法
    古诗词的词法和句法(讲座稿)
诗歌是一门精湛的语言艺术,它以精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现手法而备受世人青睐,传承千年。
诗词是以文言(书面语)为表达工具的,古汉语语法是文言规律的总结。一些诗词作者没读过多少古诗文,对古汉语语法知之甚少,写出的诗词就难免露出破绽。因此,了解古汉语语法,尤其是掌握一些古汉语的特殊词法和句法,对诗词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写得一首好诗,不但要注意到它的格律美和意境美,更要注意炼字和炼句,炼字和炼句首先要懂得古汉语的特殊词法和句法。
1111光棍
一、诗词词法举隅
1、单音成词
现代汉语双音词多,还有不少多音词;古代汉语却是单音词(一字一音一义)为主。明白了
这个特点,我们从事诗词创作时就会尽量用单音词来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此外,而今不少双音词,在诗词里经常得看成两个单音词。
比如我的一首首绝句《咏笔》:
鼠鬣狼毫各自携,黄绢白壁任凭题。
江郎才尽非关梦,胸次抛荒意自低。
其中“任凭”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词,而这里承前应解作“任(你)凭着(它)”;另,“胸次”是书面语(不用“胸中”、“胸怀”),有心里的意思。
以单音词为主来作诗,显然信息容量大,能够在有限的几十个字里表达更丰富的情感意韵。有这样一首诗:                                                                       
服从需要听安排,劳动农村逐队来。愿把身心献工作,相期换骨脱凡胎。
这首诗从语言形式看,押韵,平仄都做到了,却没有什么诗味,有点不伦不类,其原因就在于诗中大多是双音词(末句稍好却是现成话),造成整首诗不具备诗词凝练含蓄的特质,
青岛海底世界
语言浅露直白,诗味寡淡。
馒头炒鸡蛋
同样写劳动,聂绀弩就写得别出心裁,他有首《伐木赠张先怡》,其中两句是这样写的:
百日皆夸茅屋暖,一冬尽与赤松游。
大呼乔木迎声倒,小憩新歌信口流。
由于灵活运用古汉语词汇(其中“赤松”即赤松子,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以单音词为主,语言容量大了,形象鲜明,情感丰富,主题表达到位,让人读来会心一笑。
优化设计答案2、词性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处的读音王安石《泊船瓜洲》),一个“绿”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得别开生面,既形象又凝练地描绘了一年一度、春到江南的盎然生机。据洪迈《容斋续笔》说,他曾亲见诗稿,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为“绿”字。
泉声咽危石,日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 
“咽”,“冷”在这首诗中很精彩,是诗眼。这两字绘声绘,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一动词,一形容词,可以对仗,是“冷”活用为动词。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这里,“寒”活用作动词。
岩边树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宋之问《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传说,宋之问游灵隐寺,见景生情,吟了一句: 楼观沧海日,但怎么也想不出下联来。这时,旁坐念佛的老和尚,却信口对出:门对浙江潮。当夜,宋之问见灵隐寺内月光皎洁,松筠与泉石互映,树影婆娑,但觉秋气逼人!微有寒意,心有所触,又吟一句:岭边树含风冷,然而,任他如何苦苦思索,总是难得有合适的下联。宋之间眉须不展,在寺内踱来踱去,反复吟哦。此番情景,又被一旁打坐的老僧看到了。老僧对宋之问说:“我替你再
对下联如何?”接着吟道:石上泉声带雨秋。宋之问大喜,一把抓住老僧的手,请告法号,两人一见如故,彻夜长谈。原来这位老僧,就是隐居在这里的“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这故事未必属实,却说明了一点,后一联的名词对动词,古人是认可的,不仅认可,且奉为佳对。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诗词格律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一个空字,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两字都是使动用法,其效果是让所描绘的情景更加生动传神。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溅”和“惊”都是使动词:繁花使人泪溅,鸣鸟使人心惊。春来了,鸟语花香,本来应该欢笑愉快;而由于国家遭逢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
关于词性活用,王力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因为有对仗的关系,词性互相衬托,极便于运用变性的词……”这段话可以加深我们在对仗中理解和使用词性活用技巧。
在宋词中,词性活用的例子也不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绿、红”形容词活用为借代名词,写得生动活泼而含蓄别致。
总之,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用如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
    3、古今异义
古代汉语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有很大变化,要注意其区别。古代一些词语与现代词语相比较,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完全不是一个意思。例如:
臭:可以是气味的总称,也可以指难闻的气味,还可以指香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床:古代的“坐具”,相当于马架椅子,李白是在院子里坐在椅子上上赏月,这才能举头望明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夜思》)
恨:怨、遗憾。“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去:离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用俩“去”字,意为越离越远。(柳永《雨霖铃》)
妻子:妻子儿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可怜:可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抵死:总是。“衣冠人笑,抵死尘埃。”(辛弃疾《沁园春》)意思是说,权贵们都笑他,总是一身的尘土。
掌握古今异义的字词,灵活运用它,诗句就富于古典彩。
4、叠词、连绵词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构词法为主的,但为丰富表现力,诗词中常出现双音的叠词,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诗经《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