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说《菊》中爱丽莎的心理变化过程
作者: 段玲玲
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3年第7期
    文/段玲玲
    著名小说《菊》是由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创作而成,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菊》描写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峡谷丘陵地带的阿兰牧场。主人公爱丽莎女士正在忙着照料自己种植的菊花。她的丈夫因为成功做成了一笔生意而提议去萨利纳斯的餐厅吃晚餐。之后,一个补锅匠驾着一辆破旧的马车来到爱丽莎的栅栏外停了下来,他问爱丽莎有没有需要修补的东西,然后爱丽莎却急躁而冷漠地回绝了他。但是当那个补锅匠开始谈论并且赞美她所种植的菊花之时,“急躁的、冰冷的神情立时从她脸上消融了”。之后,补锅匠向她索要菊花的种子,爱丽莎不但给了他良种菊苗,还出了一些东西让他修补,付给他50美分。补锅匠离开之后,爱丽莎很开心,专门为了晚上与丈夫的晚餐回去沐浴精心打扮了一番,换来的却是丈夫的简单一句“很好”。在他们去就餐的路上,爱丽莎看到补锅匠丢掉了自己送的菊苗,却只留下了装菊苗的盆。这让她彻底失望了,她的理想幻灭了。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一个农妇的真实生活,以及她那颗复杂而受伤的心。《菊》是20世纪初期大
多数婚姻生活的写照,丈夫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妻子则只是被视为家庭主妇。本文试图来解读爱丽莎在整篇小说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压抑中的渴望
    这篇小说的场景设置是我们走向爱丽莎内心世界的一条道路。在故事的最开始,作者向我们描述了主人公爱丽莎所生活的环境:“萨利纳斯峡谷笼罩在浓厚的、灰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浓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 这一定是个人口稀少的地方。爱丽莎在这个封闭而沉闷的地方过着单调的生活,与世隔绝。这里没有明亮的景,压抑的氛围笼罩着整个山谷。灰是唯一的背景,代表着作者对这个社会,以及对人们的生活环境的一种态度。浓雾笼罩下的山谷是一个阴郁的与世隔绝之地,充满了凄凉和压抑。这样的生活环境被比成了大锅一样的山谷,暗示了不管爱丽莎做什么,不管她有着什么样的梦想,她永远也逃不出这口“锅”。小说开篇的场景描写,让我们看到爱丽莎对现实的压抑,对外部世界的向往。一旦机会到来,她将摆脱这死寂一般的生活,去实现自己的女性价值。
    二、理想被唤醒
    在小说第二部分,补锅匠的到来使爱丽莎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涟漪。“车轮的吱嘎声”吸引着爱丽莎抬起头来。然后,作者让爱丽莎本人来告诉我们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们不得不承认,实际上,爱丽莎已经
全面而细致地观察过了周围的变化,因为她对“篱笆”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当补锅匠开始谈论她所种植的菊花时,事情发生了改变。她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虽然补锅匠对她撒了谎,向她索要了菊花种子,她却向他细心讲述了照料这些花的细节,并精心把花苗栽到盆里送给补锅匠。又到了一些东西让他修补,付给他50美分。爱丽莎渴望自由,她对“篱笆”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她细心教导补锅匠如何种植菊花,而补锅匠的真正意图却只是赚钱……
    爱丽莎对这种自由的生活充满了强烈的欲望。马车在召唤着她打破婚姻的束缚,越过生活的篱笆。但是,现实中,她无法从自己的生活中逃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菊花变成了她的精神出路。菊花象征着爱丽莎的青春和梦想。在这一部分,爱丽莎的希望和梦想被马车和补锅匠彻底唤醒了。
    三、希望的破灭
    爱丽莎的理想被唤醒之后,她想要自己做出一些改变,所以在跟丈夫就餐前,她认真地打扮自己。甚至洗澡的时候,她“用一小块浮石擦洗起身子来,腿、腰、胸、胳膊,直到皮肤擦得红红的,留下一道道擦痕”。事实上,她真正想要洗掉的是以前的自己。然而,爱丽莎的丈夫亨利对她的所有努力和改变却只说了一句“很好”,这让充满希望的爱丽莎非常失望。她精心表现出来的女性美没有得到亨利的欣赏和赞美,这一切把她拉回到了现实之中。随后的晚餐之旅,更是击碎了她的梦想。“爱丽莎看到路上有个黑点。她知道那是什么。”“他可以把它们扔到路下边的,那不会给他增加什么麻烦的,一点也不会,不过
他留着花盆呢……”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痛苦。在整个故事中,就在这一刻,主人公爱丽莎才真正认清了她在社会中的地位。
    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爱丽莎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心理。她渴望与别人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出于种种原因,爱丽莎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在孤独和痛苦中等待改变的发生。但是,直到小说的最后,她才意识到一切都结束了,她的希望、梦想,甚至她的命运,都结束了。梦想的破灭让得她哭得像个老太太,孤寂而苍凉。生活的轨道是固定的,没有任何改变。这就是她的命运。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