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本周教学内容:
    《发问的精神》《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发问的精神》
    字:释迦牟尼 jiā móu  潜修静想 qián  典籍
    词:不足介意    蒙受其利  益见其真
    选出论点:
  1. 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
  2. 发问的精神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3. 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
  4.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论证思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字:丁肇中zhào   彷徨páng huáng
    词:格物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彷徨
    全文思路: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字:模式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zī zī  汲取  锲而不舍qiè
    词:模式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创意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灵感    推敲  锲而不舍
    文章脉络:
模拟试题
一. 根据拼音写汉字。
jí(  )取        qiè(  )而不舍        根深dì(  )固        zī zī(    )不倦
不言而yù(  )      持之以héng(  )        典jí(  )      不知所cuò(  )
二.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试卷  卷宗  开有益                      B.谍  亲密无
C.大  调  词夺理                      D. 分  理  设身
三.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平淡无奇  日益丰富  蒙受其利  契而不舍
B. 格物至知  袖手旁观  轻而易举  一帆风顺
C. 彷徨无助  诚意正心  终身受用  一事无成
D. 寻根究底  不足借意  万世敬仰  运筹全局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四.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发问的精神》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破立结合,在正面论证中提出了“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的论点。(    )
  2. 《论求知》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培根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论说了求知的作用,求知的方法。(  )
  3.《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开门见山提出论题,即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怎样了解自然科学。文中结合亲身经历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
  4.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以对事例的分析引出论点,又选取典型事例论证论点。(    )
五.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我快乐,是因为我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 荒芜处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 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C. 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 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六. 加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句子,先后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南极是一个冰雪有2000米厚的大陆,               
11983年7月,测得最低气温为零下89.2℃。
2在南极点,年平均温度达零下50℃。
3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大陆在等待着我们去征服。
4它是世界上最寒冷、风最大的地方
    A. ①②④③                B. ④③②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①②
七. 阅读
(一)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
    杨振宁
①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可以看到。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值得我们深思。
②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乙]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要用辩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不一样。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
他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有亲身的体验。
③记得我刚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念研究院,两三天后就看见很多同学都非常聪明,随便讲什么题目好像都知道,当时我觉得美国的学生很厉害。可是过了两个月之后,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他们对名词知道得很多,可是如果你连问他三个问题,他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到了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分数比他们的高得多。
④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究竟哪一种教育哲学比较好?或者说,对于学生来讲,应该着重哪一种教育哲学?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美国的学生,那就要鼓励他多进行一些有规则的训练;如果你讨论的是一个亚洲的学生,他的教育是从亚洲开始的,那么就需要他去挑战权威,以免他太胆怯。
  1. 文中两处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甲]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出对第①选段中的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B. 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 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D. 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3. 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在第③选段中写自己的“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对中国式和美国式的教育,你更喜欢哪一种?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
    什么是SARS致病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是病毒,而不是细菌或衣原体。这就是各种抗菌素对此病无效的原因。病毒是世界上最小的生物,它比细菌、衣原体的组成简单得多,仅由一个蛋白质外壳和包在其中的遗传物质核酸分子(DNA或RNA)组成。而细菌是完整的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染体,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脂多糖、蛋白质、DNA和RNA核酸分子等。衣原体的结构类似细菌,但比细菌稍小。细菌的大小通常为0.5到5微米,衣原体为0.3到1微米,而病毒比最小的细菌还要小100多倍。在生存能力方面,细菌能够在自然界独立存活并繁殖;而病毒却在自然界中无法独立生存,它们需要在活
细胞中过寄生生活,并依靠所寄生的活细胞的代谢才能复制扩增。因此生物细胞是病毒的“家”,在许多情况下,病毒与宿主能够共存,不会引起明显的疾病。
    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名称来源于此类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  )出一种花冠状外围的形态。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疾病,最典型的是通常于冬季或春季在人中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冠状病毒还有引发胃肠道炎感染的可能性。在动物中,冠状病毒会引起啮齿动物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猪的胃肠炎。冠状病毒颗粒的大小为60-220毫微米,这就是预防SARS需要戴12层以上的厚口罩,杀灭SARS病毒需要先用能使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失活的消毒剂的道理。
(选自2003年5月7日《大河报》,有改动)
  1. 选出填入第2段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
    A. 出现                B. 表现                    C. 呈现                    D. 浮现
  2. 选文第1段从以下两方面将细菌、衣原体和病毒进行比较:
    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                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
  3. 作者将生物细胞比作病毒的“家”,是因为病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 ☆根据上文,可以推测第1段中的“宿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防“非典”期间,假如你母亲去超市购物,准备戴一个只有6层纱布的口罩,你如何说服她戴上12层纱布的厚口罩?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提示:①说明理由时可用文中的原句;②说话要得体; ③不超过40字。)
试题答案
一. 汲  锲  蒂  孜孜  喻  恒  籍  措
二. C        三. C          四. √  √  √  √            五. B            六. C
七. 阅读
(一)1. 甲:究竟怎样才能鼓励创新,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2. A;3. 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中国的学生需要按部就班的训练;4. 证明与美国的教育相比,中国的教育也有成功之处;5. 进行有规则训练,敢于挑战权威。6.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