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的翻译研究
作者:李学芹 陈达
来源:《语文建设·合肥市科技馆下半月》2014年第03
        摘要:由于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国古代诗词的特殊艺术形式,如何让翻译后的诗词既能让西方读者理解,又能保留原诗的东方神韵,成为众多学者和译者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学 古代诗词 语言 模糊论
        中国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而蜚声海内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诗词更是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繁荣,政治环境昌明,文化氛围自由,中国古代诗词发展亦达到鼎盛时期。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与政治文化状况。由于中国古代诗词内容丰富,形式简洁,诗人喜欢描绘典型的行为和特殊的事物来创造诗词中经典的形象。创造诗词中经典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便是诗中彩词语的使用。在中文中,彩词语常含有特别的内涵,这使得外国读者很难理解中国古代诗词,因此对这些彩词语的翻译也就成了一项艰难的工作。
        一、古代诗词特点
天净沙秋思翻译        中国古代诗词每句都字数相等,两句一组,其中常常嵌入对仗的组句。对仗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大形式特征,上下两句对应的字或词在意义、词性和结构上都严格对称。对仗不仅使句子看起来更加平衡,也让诗词更加朗朗上口,并能上下呼应,起到强调的作用。比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诗中的一、二句,五、六句分别对仗。一、二句名词青山白水水之语,其中又对,修饰其后名词,难说再见“;动词;名词北郭东城,同样非分”,修饰其后名词,。诗中还有另一组对仗,即五、六句五年级英语浮云游子意,落日古人情